從自制到合拍,“重慶造”影視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SIGNAL LOST

很抱歉,你的童年已走失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提到和重慶有關的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近年來,某些片子包含了重慶元素;提到“重慶造”的影視劇,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是會想到20年前那些略帶“土味兒”的《山城棒棒軍》等經典劇作。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大多數來渝開拍的電影,後期都要回北京,之後才能呈現在熒幕之上。影視產業鏈的短板,導致純粹而優秀的“重慶造”影視作品少之又少。

因此,多年前那些濃縮了家長裡短、山城美景的作品,令人回味起來,如數家珍。

從自制劇的鼎盛到沒落,再到如今多元化的電影題材和拍攝方式,也引發了我們對“重慶造”更深層次的思考。

初露鋒芒

自制電視劇獲獎

1978年改革開放後重慶第一部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的電視劇了。即便是在網上搜,有關這部誕生於1986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搜索結果也極其有限。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張魯

對於這個片名,做醫生的觀眾應該很熟悉,它是古希臘神聖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詞。這部由原重慶電視臺編導、一級編劇張魯參與編劇的電視劇正好借用了這個神聖的誓詞之名,講述了一出發生在醫患之間的故事。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張魯

該劇圍繞三位醫生競爭眼科主任和一個病患孩子的眼睛被摘除這對矛盾組織情節,大家能想象到的真誠和虛偽等人性的種種都被放到了檯面上來進行演繹。

《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誕生的第二年(1987年)就獲得了第七屆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這在電視機還算不上完全普及的年代,已屬非常不易。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但這其中還有一個不幸不得不提,參與該劇編劇的重慶電視臺編導、一級編劇張魯先生就在獲獎的同年,不幸遭遇車禍,高位截癱。重新振作的他後來策劃、導演了反映貧困山區兒童就學情況的長篇紀錄片《跨世紀希望》,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風生水起

方言喜劇成經典之作

不得不說,“凌湯圓”“傻兒師長”捧紅了方言劇。本土明星、尤其是本土笑星是從改革開放、電視機大規模普及後才興起的概念,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胖胖的劉德一。1957年考入重慶市川劇院訓練班學藝、後出任丑角演員的劉德一在改革開放後進入影視界,出演的第一部方言喜劇就是《凌湯圓》,那時還是1988年。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極富川劇特色的主題曲和劉德一圓圓的大光頭、憨憨胖胖的體態,肯定是好玩的童年回憶之一。

這部取材於四川隆昌商人林名合真實經歷的方言劇,1990年就被選到了中央電視臺播出。而直到今天,央視網上都還有可以點播的鏈接。差不多就是從《凌湯圓》起,方言喜劇開始在熒屏上嶄露頭角,這才有了後來橫空出世的《傻兒師長》。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樣脫胎於有真實人物的《傻兒師長》誕生於1992年。劉德一把傻兒有傻智演到了極致,有情有義、最終共赴國難的樊傻兒成了他的第二個標籤。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吃麻將、背三字經……印象太深刻了”、“方言劇的巔峰之作,可能只有《山城棒棒軍》才能相提並論。”

1997年,重慶迎來直轄,重慶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推出的方言喜劇《山城棒棒軍》也在這個重要時間點上和觀眾見面。梅老坎、毛子、蠻牛、周么雞等一系列角色的名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取代了演員本名,被重慶市民口口相傳,這足見“棒棒軍”有多火。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整整20年過去,去年早已變身導演的“賈寶玉”歐陽奮強來到重慶拍攝新劇《嗨!棒棒》時,第一時間召回的依然是當年劇中的“毛子”。劇中這群“棒棒”通過一個個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把現實中在山城爬坡上坎的“棒棒”成功推向了全國。

進入新千年後,2001年開播的室內搭景方言喜劇《街坊鄰居》又成了山城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等大家日常生活裡最具煙火味的故事,都被濃縮到了一條嘉陵巷裡。劉衛東、白小軍、蔡倩雲、周么嬸等角色紅極一時不說,劉衛東、白小軍等角色名也一度取代了凌琳、曾凡強的本名。

淡出眼球

“來重慶拍”時代悄然而至

大銀幕上的重慶迎來爆發期應該是2000年之後,帶著影帝影后們的各大劇組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山城。觀眾們看到的“重慶”影視作品也開始進入各種大牌導演帶來的“來重慶拍”時代。

12年前,一部《瘋狂的石頭》帶火了爬坡上坎的十八梯,也帶火了“空中巴士”長江索道,隨之而來的便是絡繹不絕的外地劇組來渝取景,十八梯、長江索道也成為拍攝的“標配”。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5年,楊慶導演了《火鍋英雄》,2016年,張一白導演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兩個重慶籍的導演再次將山城重慶的獨特魅力推向階段性高潮。

數百部在重慶拍攝的電影,其中不乏《等到滿山紅葉時》《瘋狂的石頭》《血戰湘江》《失孤》等一大批受市場認可的優秀電影。

在很多大片中都能看到重慶的風景,很多導演也樂於將電影導入重慶元素,但當人們提起能叫得響亮的重慶影視劇,談到的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幾部經典的方言劇。

轉型時代

開啟合拍模式的“重慶造”

當然,重慶也並不僅僅滿足於作為電影取景地。2011年,重慶電影集團掛牌成立,改變了重慶只做電影外景地和題材庫的歷史,使重慶成為了製片主體,可以出品“重慶造”了。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重慶電影集團採取“合拍”模式,第一次大手筆就是和華誼兄弟公司聯合投資出品了馮小剛執導,彙集了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一大批戲骨的《一九四二》。這也是重慶電影集團第一部投資的影片。

《閨蜜2》是重慶電影集團繼《京城81號》《京城81號2》《閨蜜》《宅女偵探桂香》之後,和恆業影業第五次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僅僅是重慶電影集團在2018年打響的第一炮。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目前正在熱映中的《幸福馬上來》也是出自重慶電影集團之手。從片中角色“茅雪旺”的名字設定和層出不窮的重慶山水都市美景入戲就能看出,“重慶造”電影正在成為主流。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到了年底,重慶電影集團參與的喜劇電影《日不落酒店》將和觀眾見面。影片由開心麻花創作團隊參與創作,將延續開心麻花一貫的喜劇風格,繼續帶給大家歡笑和愉悅。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當然,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也會經常推出一些接地氣的方言劇。“一家重慶人,兩親家進門,三代同堂住,四個女主人,五事六不順,七嘴龍門陣,八閉九開門,實話笑山城。”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金牌方言喜劇欄目《生活麻辣燙》,再推新劇,一部以重慶演重慶人生活的家庭情景喜劇《重慶一家人》,已於6月18日起每晚18:30在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歡樂播出。

思考

何時再回“重慶造”鼎盛時期?

有網友在論壇中寫到,90年代真的是方言劇大爆發的年代。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小時候看那些電視劇覺得一點也不好看,但是現在才能理解到那個時候的方言劇是多麼的精品,演員的演技,劇本的劇情都非常精湛。比起現在的小鮮肉強十倍不止,比起現在的抗日神劇強百倍不止,除了因為技術和資金問題可能製作上考慮成本,有點瑕疵,但是依然擋不住我對他們的喜愛。”

在電影已經多元化的今天,或許單一題材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所謂“重慶造”的討論就變得複雜起來。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虞吉教授曾說,“重慶是一座有電影緣的城市,是一座電影富礦,為順應重慶加強文化建設發展之需,我們應該更好地挖掘它!”

“重慶高校影視專業也較為發達。”虞吉認為,西南大學影視藝術系、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以及市內的10多所高校設立的電影學相關專業,成為重慶電影產業強大的高校人才依託。目前,在國內電影學界,已形成了“重慶電影學派”與“京派”、“海派”三足鼎立之勢。

重慶這座城市很多元,可以進行拍攝的影視題材也非常豐富。在重慶拍攝的影視作品中,除了傳統的愛情劇、都市劇、喜劇等,甚至還有懸疑、驚悚、恐怖等影視類型。

或許不久後,重慶能異軍突起,回到重慶造影視劇的昌盛時期。

从自制到合拍,“重庆造”影视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關於方言劇的小討論:

@漢水江洲

1997年前,重慶屬於四川,重慶拍的的“川言”劇,無人能敵!其中精品有《凌湯圓》《哈爾師長》《山城棒棒軍》《鴛鴦樓》《安思敏》《擱德平》電視劇有《街坊鄰居》等。

@四毛也有商量

那些電視劇確實拍得好,編劇導演和演員都感覺水平很高,但後來為什麼突然沒有了?

@7etl 時25

賣不出去,沒有經濟效益。現在的影視都是商業運作的,要算成本的。

@983465943

個人認為,這是川渝話的尷尬。如果拍成純粹川渝話,川渝人聽起很過癮,但外地人聽不懂,所以電視劇不好賣,效益大打折扣。如果把川渝話改成普通話,它本身的韻味就大打折扣了,同樣不好賣。

@我是懶得說話A

廣電部曾有明文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如特定的領袖人物)一般不允許用地方方言拍攝影視劇。

@喜歡扣扣品牌

再不拍點方言劇,我們的方言都要消失了,現在的家長要求孩子在家也講普通話,這樣顯得好洋氣喲,很多小孩對我們的很多方言根本聽不懂,只能通過電視的宣傳來普及方言,悲哀呀!!!

@大渝書生

現在只有有時候看哈兒生活麻辣燙,川渝方言劇確實很有味道。

@liujiangshi

重慶臺還可以,長期堅持方言節目。

@tyzj999

山城棒棒軍很多外省人看過,據廣東的朋友說,看上幾集就基本上聽得懂了。

華龍網、天涯重慶、重慶日報、新浪新聞

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