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樑家河大學問中汲取營養——延川縣“飲水思源、增光添彩”專題教育活動紀實

從梁家河大學問中汲取營養——延川縣“飲水思源、增光添彩”專題教育活動紀實

2018年春節前夕,延川縣啟動“飲水思源、增光添彩”專題教育活動,以“用好‘大學問’、開展大教育、推動大發展”為載體,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開展“大學習”“大排查”“大整改”,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收到良好效果。

幹部帶領脫貧致富幹勁足

“飲水思源、增光添彩”專題教育使全縣扶貧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幹勁也更足了。聶家坪村第一書記辛燾到村包扶以來,不僅積極走訪群眾,同黨員座談,和村民交流,還經常利用村委會和三會一課的時間來商議村中產業發展大計,常常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奔走在前村裡溝。

如何讓每戶村民都能脫貧致富,辛燾有自己詳細的規劃和思路。面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他便通過技術培訓,鼓勵他們外出務工或在村發展大棚種植及豬、牛養殖產業;針對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則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尤其是原野養殖合作社成立後,成功吸納了33戶貧困戶參與入股分紅。年底,貧困戶按照入股股金的50%來分紅,且股本可以隨時退出,每戶入股不超過一萬元。農閒時候貧困戶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來獲得另一份收入,通過這樣的發展模式,既可以利用閒置的溝地,又能幫助缺勞力的貧困戶增加收入。

“永坪鎮24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新時代黨群‘講習所’。以大白話講清大道理,通過‘講’,把黨的聲音傳達到基層,激發黨員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通過‘習’,手把手傳授農業種養技術,增強黨員群眾脫貧致富本領。趙家河村還開辦了‘農民夜校’,截至目前,學習人數已達1.5萬餘人。”永坪鎮黨委副書記高東東介紹道。

群眾拔除窮根內生動力強

“以前種地、外出打工過了很多苦日子。現在黨的政策好啊,住進了新窯洞,建起了養殖場,養牛讓我擺脫了貧困,日子更有奔頭了。”賀彥兵一邊給肥牛添料,一邊滿懷信心地向筆者吐露心聲。他在這個村莊已生活了三十多年,從父輩起便開始養牛,不同的是,以前他是貧困戶,現在已被評為脫貧之星。

年近40歲的賀彥兵是一個勤勞吃苦的人,為了一家三口能過上好日子,他一直沒有放棄養牛,但缺技術和缺資金讓他通過養牛致富的夢想又顯得如此縹緲。當賀彥兵一籌莫展之時,黨的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這個小村莊,在小額貼息貸款等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在幫扶幹部的指導幫助下,他現在把黃牛換成了西蒙塔爾牛,品種一換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了,和之前相比,每頭牛能增加4000元的收入,科學養牛讓他走上了脫貧之路。

嚐到甜頭的他不僅希望自己的養牛產業能發展的更加規模化、現代化,也希望村裡的人能和他一樣通過發展產業,過上更好的生活。“我現在一年有固定收入三萬多元,日子是越過越紅火,政府為我們搭建了這麼好的致富平臺,下一步我想繼續擴大養牛規模,讓村裡其他人也到我這裡學習養牛經驗,走上致富路。”對於賀彥兵來說,他不僅感恩黨和政府現在的好政策,也希望可以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延川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高戰斌表示,自“飲水思源、增光添彩”專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川縣黨員群眾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下一步將繼續從延安精神和梁家河“大學問”中汲取力量,通過“大學習”“大排查”“大整改”,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延川追趕超越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式啟動後,將其作為特色載體,整體融入、同步推進,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通訊員 高學 馮林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