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美國要求所有國家11月停止向伊朗進口石油,否則制裁?

事後說

今年5月,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時,同時宣佈給予各國企業90-180天不等的制裁寬限期,要求各國企業在寬限期內減少在伊朗的經濟活動。其中石油企業的制裁寬限期為180天,在11月4日左右結束。6月26日,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希望所有國家在11月4日前都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否則將面臨制裁。

美國的這一做法還是特朗普極限施壓的老套路,意在逼迫伊朗作出更大讓步,也是在告誡歐洲國家和俄羅斯抓緊在伊核問題上進行斡旋

特朗普對伊朗政策比奧巴馬嚴厲的多

2015年前,奧巴馬政府為了逼伊朗政府就範,協調歐洲國家和亞洲國家共同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當時奧巴馬政府要求,伊朗的石油買家每180天削減伊朗原油進口量20%。到2014年,伊朗的原油出口量被壓低到100萬桶/天。現在特朗普要求,伊朗原油買家在11月4日前將伊朗原油購買量降至零。如果能夠實施,對於伊朗經濟的衝擊將會非常巨大。

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已經在政治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被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廣為詬病。如果不能制止其他國家與伊朗的石油貿易,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的行動將不會有任何收益。11月4日,制裁寬限期到期後,特朗普大概率會啟用長臂管轄權,對繼續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的公司和資金往來的銀行進行制裁

由於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特殊地位,大型商業企業和金融機構如果被美國製裁,不僅是失去美國市場的問題,還很可能失去企業信用評級,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進行融資,這種代價沒有哪個跨國企業能夠承受。俄羅斯的不少國有大型企業目前已經被美國製裁,不在乎多制裁一次,但是俄羅斯不需要石油,幫不上伊朗的忙。中石油、中石化有中興公司的前車之鑑,恐怕也不敢輕舉妄動。

伊朗經濟很難抵禦美國的制裁

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之後,伊朗經濟狀況大幅度改善,但是伊朗既沒有把大筆金錢投入到民生領域,也沒有投入到石油領域擴大再生產,而是把大量的真金白銀撒在敘利亞、也門戰場,短期內很難看到收益。1976-1977年伊朗的石油產量平均超過550萬桶/天,其中大部分時間產量在600萬桶/日以上,但是到2017年,伊朗制裁已經解除兩年,石油產量才達到460萬桶/日,出口量也達到260萬桶/日。可以說,伊朗對特朗普的無恥沒有預期,對美國恢復制裁也沒有預案。

特朗普掐斷伊朗石油出口,即使只將伊朗石油出口壓縮到2014年的100萬桶/天的水平,也會比現在下降60%以上,伊朗的財政經濟將面臨巨大困難。對於伊朗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要抓緊大幅度壓縮開支,儘可能縮減財政赤字,保持政權穩定運行。

近日,伊朗為了做好抵抗美國的制裁準備,公佈了1339項禁止進口的商品清單,希望通過減少進口,從而減少外匯流出伊朗。但是大幅限制進口的直接後果就是物質匱乏,伊朗首都德黑蘭大巴扎市場的商人被迫關門。6月25日,大批德黑蘭民眾遊行到1.5公里以外的伊朗議會,抗議物價高漲和貨幣急速貶值,規模已經超過2017年12月底的抗議活動,是自201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現在美國的制裁措施還沒有生效,伊朗還維持每天220萬桶的原油出口,伊朗國內的社會矛盾已經十分激烈。如果特朗普的制裁措施完全生效,導致伊朗不能出口或只能出口很少的原油,恐怕伊朗國民經濟將出現崩潰,溫和的魯哈尼政府很有可能下臺。

但是伊朗強硬派上臺,也很難解決伊朗面臨的經濟問題。在無法解決經濟問題的情況下,強硬派很有可能在核問題上冒險,美國和以色列幾乎肯定會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襲擊並進一步強化制裁,到那時伊朗很有可能會出現美國人所希望的爆發革命、政權更迭。


衝擊時評

美帝吼一吼,世界抖三抖,且不論伊朗核協議特朗普有多看不慣,但這麼赤裸裸地撕毀國際協議、把事情做絕的做法很難看,以前美國在世界檯面上至少吃相還挺看得過去,現在,像個在集市上無理取鬧的惡漢一樣,拿著刀威脅其他人都不要某個攤主的東西。

不過說這些也沒什麼意義,關鍵是美國接下來怎麼做,伊朗怎麼接招出招,美國盟友怎麼做,中東國家怎麼做,其他國家怎麼做。

目前伊朗的石油日生產能力300多萬桶,日出口250萬桶,出口對象主要是亞洲、歐洲、土耳其為主。

目前,法國準備退出伊朗南帕爾斯油田項目,日本石油企業也準備到8月底停止進口伊朗石油,並於11月4日在美國對伊朗制裁生效前把賬款結算完畢,印度政府雖然表示不會遵守美國的制裁措施,但印度的石油公司已經表示將在10月停止購買伊朗原油。

俄羅斯的石油公司也準備擱置在伊朗的投資計劃,韓國也已經實質上減少了對伊朗石油的進口。


雲中史記

這是美國特朗普說了算數,跨國公司還是沒有必要與特朗普死扛,不然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了,面對世界第一經濟超級大國,大部分的跨國公司紛紛選擇了離開伊朗。

伊朗畢竟是很小的經濟體,開放的程度有限制,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助,美國的經濟是伊朗的幾十倍,迴避風險是戰略性考慮。

伊核協議就這樣埋葬了,伊朗經濟重回封閉計劃經濟體的老路上,沒辦法了,沒有多少籌碼可以選擇對換,面對美國的壓制,與制裁下,伊朗經濟冬天提前來到。

大規模的經濟開發,雖要N多年,剛剛開始的合作,又被迫選擇分手。無奈只能接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