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道祖老子今年究竟多少歲?

道教辨偽 | 你可知道,道祖老子今年究竟多少歲?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關於老子的生平,世上多有歧義。司馬遷在這裡也只是做了一個推測,並沒有定論。因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學者胡適便以20歲一代人為推論,假定老子比孔子大20歲(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據此則認定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由此以來,學界多認為2018年是其2589年的誕辰。然而,此是屬於以訛傳訛,道書中的記載與此則大相徑庭。

道教尊奉老子為道祖。道教的經書對於老子及其生平多有述說。署名西漢劉向著的《列仙傳》,認為老子在殷商時就降生於世了。《傳》雲:“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時稱為隱君子,諡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列仙傳》在《史記》的基礎上,將老子出生的時間,前推到殷時;同時稱老子為真人,列為神仙。

道教辨偽 | 你可知道,道祖老子今年究竟多少歲?

一些道教經書,還對《史記》中有關老子和尹喜相見的場景進行了描繪,並對老子出關之後的情況也作了說明。魏晉之際所出的道書《文始傳》和《樓觀本起內傳》認為,周昭王二十三年(或曰二十五年)五月尹喜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將至。同年七月,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關,尹喜乃迎入官舍,北面而師事之。老子於官舍百日,為關令授各種道法。同年十二月,尹喜以疾辭官,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並約尹喜於若干年之後,復會於成都青羊之肆。周昭王二十七年,尹喜尋訪老子入蜀,在李氏之家見到再次降生的老子,老子顯現真身,授尹喜玉冊金文,賜號文始先生。此後,老子與尹喜一同仙去。

通常道書對老子及其生平的記載,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將老子直接看成是道的化身,另一種則是以種種不同凡響的託孕、降生之說,來烘托老子的神聖。前一種,如三國時吳道士葛玄所說:“老子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後一種,如東晉道士葛洪《神仙傳》謂“老子歷世降生,世為聖者作師”。

道教辨偽 | 你可知道,道祖老子今年究竟多少歲?

關於老子降生,較完備的一種說法保存在唐末五代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之《釋老君事蹟、氏族、降生年代》中。杜光庭說:“老君愍時凋弊,欲反神降生,以殷第十八王陽甲十七年庚申之歲託孕於玄妙玉女。”老子“處胎寄慧,與俗不同,八十一年極太陽九九之數,然後乃生”,“當殷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庚辰之歲降生也”。杜光庭引《玄妙玉女元君傳》說,老君“雖代代應見為帝王師,而未有降世誕生之跡,乃於九清之上,命玄妙玉女降於人間,為天水尹氏之女,嫁李靈飛為妻。老君乃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下入玄妙玉女口中,而寄胞託孕歷八十一年,因攀李樹而生老君,誕於左脅。當孕之時,神靈衛聖母之身;既生之後,玉女捧接,祥雲滿庭,日童散暉,月妃擲華,眾聖來集,老君乃指李樹曰,此吾姓也”。

關於老子的誕辰,道教經書一般認為是商武丁九年庚辰歲二月十五日。除《道德真經廣聖義》之外,北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開題”中說:“老子母感大流星而有娠,應見於李氏,降生於商室。於商十八王陽甲之十七年歲在庚申,寄胎託娠,經八十一年,極太陽九九之數,其母常逍遙李樹之下,而生老子,……當商二十二王武丁之九年,歲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生也。”宋賈善翔《猶龍傳》說:“太上以商王陽甲十八年庚申之歲,馭九龍,分身下降於楚亳之地苦縣瀨鄉曲仁裡,寄胎於玄妙玉女,凡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庚辰歲二月十五日降生,因指李而為姓。”宋謝守灝所撰《混元聖記》說:“至商十有八世,王陽甲踐祚之十七年庚申歲,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氣,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下降。時尹氏晝寢,夢天開數丈,眾仙捧日出。良久見日漸小,從天而墜為五色珠,大如彈丸。因捧而吞之,覺而有娠。今亳州天靜宮有流星壇,即其處。由是容顏益少,神氣安閒,所居之室六氣和平,冬無凝寒,夏無祁暑,祥光照室,眾惡不侵,八十一年不覺其久。至商二十二王武丁之九年庚辰歲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時,聖母因攀李枝,忽從左腋降生。”

道教辨偽 | 你可知道,道祖老子今年究竟多少歲?

唐朝尊老子為玄元皇帝。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詔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誕辰這一天為玄元節。開成五年(840年),唐文宗卒,武宗繼位,敕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為降聖節,全國放假一天。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又敕令,遇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聖節,全國放假三天。

據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公佈的《夏商周年表》,

商武丁九年為公元前1242年。故2018年為老子誕辰3260年。

注:本文原題目為《道教中的老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