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三寸金蓮

奶奶的三寸金蓮

奶奶,孫女想您了!您在天堂還好吧?

很小很小的年級,第一次看到您的小腳,很好奇。您說:“我們那一代啊,是看腳的年代,腳小代表著一種美”。

“纏腳疼嗎?”

“疼,但,為了美,可以忍受”。那時的我,一臉迷濛……

記憶中,我時常幫奶奶解開裹腳布,常常趁機拿裹腳布作為道具,甩花樣,您總會笑呵呵的嗔怒:“快放下,不可,不可”。

纏腳布好長好長,奶奶的腳好小好小。長大了,才知道,那就是傳說中的“三寸金蓮”。

奶奶纏腳的動作嫻熟,優美。早上,您總會一圈一圈地用裹腳布把腳纏好,晚上,又一層一層地抖開裹腳布,不厭其煩,寧靜祥和的面容總是伴隨著您纏腳的全過程。(裹腳的過程堪稱藝術大師在雕鑿一件藝術品),觀看奶奶裹腳的過程,總會使我小小的年級心生歡喜,收穫頗多……

奶奶總會利用纏腳的時間,給我講故事——花木蘭從軍的故事;楊家將的傳奇;竇娥冤的故事;諸葛亮弔孝的故事;奶奶也會講解放前抓壯丁的故事;清朝男人扎長辮的故事……當然,也聽到了我們家族英雄人物的故事:奶奶每講到大爺爺,總是滿臉自豪,說大爺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可以理解為“杜月笙式的人物”)出殯時省府高官騎著高頭大馬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到家裡弔唁。

奶奶的“三寸金蓮”很小,很美。“三寸金蓮”演繹的人生更美……

記不得是幾歲,濛濛朧朧記得有兩年,總會有要飯的來村上,只要看到有要飯的到我家大門口走來,奶奶的“三寸金蓮”總是迅捷地跑向屋裡,拿了饅頭,還會再拿上一碗水遞給要飯人,並喃喃自語:不易啊,多不易,慢點吃……

自小的記憶,奶奶您的“三寸金蓮”總在不停的飛轉,家裡人多,孫輩們多,您要讓每個孫輩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做飯、做衣、餵豬、餵雞,還要教晚輩做飯,洗衣。“三寸金蓮”哪敢停歇!

尾隨著“三寸金蓮”,您教會了我擀麵條、蒸饅頭、烙餅、捏餃子。您說:“女孩子一定要學會做飯,等將來嫁人被婆家人看得起,生活好了,你可以請保姆,但一定要會!學會武藝不壓身”。

記憶中,奶奶也會在媽媽給她修剪“三寸金蓮”時輕聲囑託:“別人到咱家借東西不要吝嗇,因為那是看得起咱,越吃越有”……

“捨得,付出,厚道,賢淑”人生的第一課伴隨著您的“三寸金蓮”而設立,我,受益終生。

奶奶,孫女時常想念您,也常常回憶您裹腳時祥和寧靜的面龐,孫女成長的每一步,都是伴隨著您的身影,追隨著您的“三寸金蓮”的步伐……

今後,大腳追小腳,堅實走好每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