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麼樣的?

長安,一座擁有無限榮耀的輝煌之城,一座雕欄玉砌、樓臺軒榭裝點的氣勢之城,一座文化璀璨、滿腹經綸的博學之城,一座廣納賓朋、熱情待客的開放之城……自公元618年長安成為大唐都城起,作為西安最知名的文化名片,“唐都長安”已有1400年曆史。

時光流轉,不變的是對歷史的緬懷與文化的傳承。今日的西安開啟“長相思 憶長安”——唐都長安1400年文化旅遊系列活動,讓盛唐文化盡現古城。站在1400年的歷史節點上回望長安,這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滄桑歷久彌新,馥郁芬芳一如往昔。

那麼,1400年前的長安是什麼樣的呢?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體系龐大的世界之城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唐長安城儘管留下的地面建築遺蹟屈指可數,但人們在唐詩的美學意境和形象描述中,依然能“看見”當年長安的繁盛與光華。

導演陳凱歌就在《妖貓傳》中,復原了那座世人仰望的古城,復原了那座城無與倫比的氣度,滿足了人們對姿容萬千長安城的美好想象。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唐長安城規模龐大居當時世界之最,面積達84平方公里,比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城市巴格達大6倍,甚至日本京都也是仿照長安城興建的。那時的朱雀大街,寬闊綿長,行人如織,歡聲笑語,燈火輝煌。這條街道足有150米寬,號稱“天街”,在當時世界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長安人口最多時達100多萬人,有300多個國家的使者、商人、留學生匯聚於此。濃眉高鼻的外國人,還可在唐朝為官。而且當時長安的女子之美,除了盛唐的豐腴之美,也許還是“鬈髮胡兒眼睛綠,高樓夜靜吹橫笛”的異域風情。

美國有兩位著名學者,分別在他們的專著《世界城市三千年》、《全球城市史》中,對世界各國城市進行了精心梳理。他們共同認為,7至9世紀唐都長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為深遠的城市,繁華的長安在世界城市史上獨領風騷,極富特點。她是大唐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發達,人口眾多,這正是一座城市富有影響力的標誌。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結構完備的四方之城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長安城四四方方、街道平直的嚴謹結構,一直延續至今。如今的人們感慨西安城的街道整齊、方向清晰時,應該感謝1400年前長安建成伊始,先輩們以超凡的智慧,對這座城市空間的精心設計與規劃。

當年的整座長安城宛如棋盤,井井有條,規模宏偉,形制規整,北貫渭水,西繞灃河,東臨灞河、滻河,南望終南山。城內縱橫交錯的大街將城市劃分為109個區域,東西各有兩市,老百姓們住在各個坊裡。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城中功能區分嚴密,工、農、商及行政機構各司其職,構成了一座結構完備的四方之城。

皇室成員居住的地方有4.2平方公里的太極宮宮城、3.3平方公里的大明宮宮城,以及1.35平方公里的興慶宮宮城。皇城即國家行政機關駐地,佔據面積5.2平方公里,文武百官在皇城中集中辦公,與宮城僅數牆之隔,行政命令上傳下達十分便捷,工作效率很高,如今的鐘鼓樓廣場就是當時的尚書省所在地。外郭城為百姓及文武百官居住地,分佈在宮城及皇城東、西、南三個方向。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自那時起西安古城牆便拔地而起,成為守護這座城市的堅實壁壘。完整、肅穆、寬闊、莊嚴、厚重,像個沉默不語的戰士,歷經1400年曆史的洗禮而毅然挺立。“長安”已經不僅僅是古城牆所守護的城市,更是她追求的信仰。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在精心規劃的設計背後,長安城的營建也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念。據說當年二十七歲的宇文愷走上了川原秀麗的龍首原,面對浩蕩而過的渭水與蔥鬱磅礴的秦嶺之間這片壯闊的原野,《周易》中的卦象與格局浮現在眼前,最終形成了這座地理形勢得天獨厚的都城。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名副其實的築夢之城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遙想當年,國際化大都市長安亭臺軒榭林立,說著各種語言的人們在這裡匯合,這座開放性的城市呈輻射狀,將全國各地及東亞、中亞及歐洲地區連接起來,成為熙熙攘攘的國際交流中心。朝鮮、日本遣唐使不斷深入中國學習,甚至許多國家的王室或國王都慕名來到長安一睹其風采。

那時的長安有富氣,是倉廩豐實的富實,更是世界商業中心包納萬象的富氣。這樣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自然成為吸引人才的聚集地。從全國及海外來到長安的學生、商人、官員、旅行家、遊客無不仰慕長安繁華,寫下關於長安的詩篇數以千計。長安城的春光花色、風物四時,以及那份包容兼具的氣度皆融入於唐詩的畫卷中。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這樣一座城市,自然誕生了無數名人。政治家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軍事家李靖、李光弼、郭子儀等都在長安久居,還有史學家魏徵,經濟學家楊彥。文學在長安的歷史上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那些著名詩人,幾乎很少有沒到過長安的。

在長安,無數藝術家、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等高端人才都匯聚於此,將長安作為自己的築夢之城。也正是他們催生出了那個絢爛奪目的盛唐,照亮了那片天空。

千年後,今日的西安也正迎來人才落戶的黃金時代。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書寫著自己的人生,為古城增添了年輕和夢想。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靈魂深處的文化之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杜文章在,光芒耀萬丈,他們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如果說長安的君主,心懷天下,給萬民以仁慈;長安的建築,屋宇寬厚,給萬物以庇護。長安的詩人,則才華橫溢,給生命以不朽。

翻開一部古典詩詞,紛繁奪目的長安古意橫躍紙上。清風明月的夜晚,登樓徘徊的黃昏,荒郊古寺的鐘聲,落花滿徑的小園,那一篇篇或綺麗或雄渾,或沖淡或深摯的文字,光華閃耀,穿透歷史的煙塵,被一代又一代人琅琅吟誦。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正是那個物華天寶的長安城孕育出了這番人傑地靈。長安城不僅是唐王朝政治經濟的中心,更是唐代士人精英豪邁自信、積極樂觀的情懷的寄託與具體體現。無論是岑參的“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亁”,還是劉禹錫的“春明門外即天涯”,抑或駱賓王的“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複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都展示了長安從一座具象城池向盛唐精神文化符號的過渡與昇華。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這個屬於詩人的時代,留給今人的則是無限寶貴的文化財富和精神洗禮。在那最璀璨的星河,四海來朝,萬民齊樂,水聲山色皆如詩如畫,譜寫了華夏文明最輝煌的篇章。唐詩連同那個夢境一般的長安,一併浸潤於國人的血脈之中,紮根於靈魂深處。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這座古城改朝換代歷經滄桑更迭,有過冠蓋滿京華的繁榮昌盛,也承載了山河齊諳的兵荒馬亂。如今1400年過去了,開放包容、交流互鑑的盛唐氣度依然為世人稱道。“唐都長安”,將這幾個字再次輕輕吐出,就如時光流轉,彷彿看到盛唐長安街道上的寶馬雕車、燈火闌珊。

曾經使中華文明閃耀世界的盛唐氣象,如今也傳承在西安的日升月落和追趕超越中。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西安迎來了繁榮復興的重大歷史機遇。“長相思 憶長安”——唐都長安1400年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的開啟,再一次讓你我夢迴長安。

這份對長安的深情回望中,飽含著當代西安人熾熱的夢想——鮮衣怒馬再千年!

1400年前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更多“文化曲江”精彩內容

亮亮亮 | 西安城牆用萬盞花燈,與世界分享了一個“華彩盛唐”!

曲江新區又雙叒叕登上央視啦!這場刷爆朋友圈的燈光秀你看了沒?

最驚喜 最夢幻 | “樂動長安”無限精彩盡在大唐不夜城

西安年·最中國 | 誰說年味兒淡了,過年就帶TA來曲江~

走!跟永康書記去大唐不夜城過“最中國”年!

西安年如何最中國,聽文化名人怎麼說~

西安年·最中國丨人雖多但秩序好,過年就來大西安!

“夜空中的精靈”來了!一大波現場美圖感受璀璨中國年……

旅遊人數同比增長49.06%!曲江新區迎來春節旅遊“開門紅”!

看,那一群有趣的人聚在大唐不夜城在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