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小水電:昔日“夜明珠”,今成“綠寶石”

武义小水电:昔日“夜明珠”,今成“绿宝石”

(西聯鄉景陽村水景。)

走入位於武義崇山峻嶺中的小水電廠房。水輪發電機組在水流的衝擊下快速旋轉,將自然饋贈的勢能轉化為清潔無汙染的電能,通過高壓線源源不斷地輸入山村,輸向遠方。

據介紹,武義縣山區性河流遍佈,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充沛,水力資源蘊藏量豐富,適宜小水電開發。2017年底,全縣共有小水電站110座,總裝機達7.5萬千瓦。

武義縣小水電管理站站長方建偉說,以前武義的山村偏遠,沒有接入電網。建造小水電的首要目的就是讓村民用上電,方便生產生活。對於村民來說,小水電是夜明珠,給山村帶來了光明。此外,小水電在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防洪減災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小水電站在保護生態和生產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久前,武義縣水務部門經過調研,發現存在“水資源過度開發”“監督管控不到位”“生態環境需水和發電用水衝突”等問題。與此同時,村民也提出對村莊環境用水的需求。

武义小水电:昔日“夜明珠”,今成“绿宝石”

(桃溪鎮陶村河道清澈流淌。)

“水是一個村莊活的靈魂。水不僅是村莊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更是村莊靈動美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將曾經的‘夜明珠’,轉變為‘綠寶石’。” 方建偉說,“在保障發電用水的同時,當地因地制宜,採用“還水於河”“還水於村”、報廢電站等方式,補齊美麗鄉村建設短板,滿足群眾對水環境的需求,保護生態。”

西聯鄉的景陽村位於宣平溪支流西溪畔。過去由於發電用水的需要,西溪上築起了堰壩,大部分水流入了引水渠。河道脫水嚴重,不但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還導致村莊人居環境變差。

宣平溪水電工程管理處副主任翁國宏介紹說,水電站通過控制運行方式,減少引水渠用水,西溪逐漸恢復了清澈流淌的樣貌。

自然環境變美,村莊環境整治提升隨後跟進。當地在河道上修建了幾道低矮堰壩,形成多層次的水景;在岸邊新修了遊步道,方便村民遊客欣賞水景。同時採用“還水於村”的方式,將一部分河水通過暗渠引入村莊,還利用水流設計建造了兩個水景小品,活化村莊景觀,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村民表示:“原本髒亂差的排水溝不見了,如今魚兒暢遊,荷花盛放,我們的生活更美了。”

桃溪鎮的陶村位於宣平溪支流東溪畔。村裡的鎮瀾橋水電站運行30多年以來,上游的堰壩導致河道斷流。附近紡織企業的汙水與農戶的養殖廢水亂排放,進入河道,汙染嚴重。村民抱怨不止:“寧可那幾萬塊不要,也要恢復生態!”

東壠水庫管理所所長鄭先光介紹說,為了滿足群眾期待,保護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對該水電站進行了報廢處理。如今東溪再次流水潺潺,周邊草木蔥蘢。“我們還將原先的水電站舊址改建成了一個休閒公園,把陶村與附近的延福寺景區相連,打造村莊景區化,村民提供散步、娛樂的場所。”此外,延福寺景區的水景用的也是東溪水。靈動的環境,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武义小水电:昔日“夜明珠”,今成“绿宝石”

(宣平溪耳機電站內庵水庫大壩。)

在石硤水庫,大壩保持著0.15立方米/秒的生態流量,改善了下游麻陽港的水生態環境。位於清風寨景區的巖坑電站和郭洞古村落景區內的大灣電站,已相繼關停,還水於景區。

下一步,武義計劃在今年完成麻陽二級電站與宣平溪二級電站綠色小水電創建。未來,武義將全面啟動綠色小水電三年創建行動,全力引導小水電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生態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