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法起徵點調至每月5000元,網友稱“太低”,專家認為“合理”

裘雪瓊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了5000元,按月薪萬元計算,每月平均少交稅150元。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的第七次大修。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改革是,實行7年的個稅起徵點有了調整。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

此次,草案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

個稅法起徵點調至每月5000元,網友稱“太低”,專家認為“合理”

簡單換算,如果一個上班族稅前月薪是一萬元,扣除五險一金餘8000元,按照5000元起徵點需繳納個人所得稅195元,比原來少交150元。

網友希望個人起徵稅應調至更高。“太低了,起碼要在7500以上吧。”“8000左右比較合適。”“應該1萬以上。”

媒體人王利芬認為,在北京掙5000的人要麼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麼是城市的弱勢群體,國家應該保護年輕人,保護弱勢群體。“對普通人來說,讓年輕人畢業工作兩三年,收入到8000到10000再徵稅更合適。”​她在微博寫到。

2018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恆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建議,將個稅起徵點提到一萬元以上。“(這樣)能讓全國80%的工薪階層免交個稅,這個惠及面就特別廣,就能實現低收入人群少交稅,高收入人群多交稅。”他接受採訪時表示。

考慮到此前個稅起徵點的調整情況——1980年,800元;2006年,1600元,2008年,2000元;2011年,3500元——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翟繼光對火星試驗室表示,定在5000元符合歷年起徵點增長幅度。

個稅法起徵點調至每月5000元,網友稱“太低”,專家認為“合理”

俗稱的個人起徵點實際是費用扣除標準,本質而言是納稅人的基本生活費用。

“如果說我們經過測算,中國大多數的地方,每個月一個人5000元能維持基本生活,那5000元以上扣個稅就是合理的。”

在翟繼光看來,網上呼聲較高的1萬元的起徵點,讓發達地區人員享受紅利,但對不發達地區的居民不夠公平。

“個人稅是交到政府全部稅收收入中的。未來,國家會把稅收收入的一部分用到低收入人群身上。收入高的人少交稅了,國家稅收就要少,政府就會降低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公共福利的質量和數量。”他告訴火星試驗室。草案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很給力,靜觀政策的落實實施。”網友們紛紛叫好。

個稅法起徵點調至每月5000元,網友稱“太低”,專家認為“合理”

但目前,上述專項附加扣除如何申請、扣除額度多少,草案並未寫清。

可以預見的是,單位代扣代繳的方式將不再適用。綜合徵稅後,單位只負責工資分發,不清楚員工的勞務報酬;而四項專項附加扣除憑證,如大病醫療報銷憑證,也須員工本人提供。

翟繼光告訴火星試驗室,美國實行綜合徵稅多年,按年預扣繳費,多扣退錢,少扣補錢,是一種比較便利的繳納方式。

“人大審議會是6月22結束,23日就可以看到修改後的法案,應該會公佈更多具體細節。而且,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完了,國務院還會重新出具相應的執行條例。” 翟繼光說。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