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教師王憲敏:扶貧路上村民的“好閨女”

桐柏教師王憲敏:扶貧路上村民的“好閨女”

2017年5月底,和學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王憲敏又多了一個身份,應組織要求,來到石家樓村,成為一名幫扶責任人。來到村裡後,她視貧困戶如親人,堅持每週最少一天奔赴貧困戶家中瞭解困難,解讀政策,精準施策,開展幫扶。

王憲敏善於做思想工作,與貧困戶建立了深厚感情。她經常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親戚”,瞭解家庭基本情況、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經常把自已和親戚家中小孩的衣服送給他們。剛開始貧困戶還有諸多顧慮,不願多講自己的具體情況,通過一次次走訪談心,貧困戶也將她視為“知心人”,敞開心扉將自己家中的真實情況、致貧原因、思想包袱等悉數傾訴。如今陳德玉的家屬喬明義無論是遇到不順心的事,還是高興的事,都會主動找王憲敏訴說,兩人相處的親如姐妹。

怎樣幫?如何幫?是王憲敏一直思考的問題,她經過走訪調研,在對貧困戶的情況全面掌握後,認真研讀各項扶貧政策,經過深思熟慮、審慎謀劃,結合每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分別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如貧困戶石懷虎,他腿部有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但精明能幹,有很強的脫貧意願,便幫扶他發展養殖業,養鵝近千隻,並申請到戶增收資金5542元;其兒子石木闖有安裝傢俱的技術,便介紹他到南嶺傢俱廣場,從事傢俱安裝工作,每月收入均達到2000元以上;為了能讓其兒媳既能料理家務,又能照顧學生,為其孫女聯繫到城關鎮六小就讀;在今年8月份石懷虎生病住院期間,她多次到病房探視,並用自己的工資給他送去慰問金和營養品;在入戶走訪時看到石懷虎家屬下雨天放鵝沒有膠鞋穿,就立即把自已的膠鞋給了她。

扶貧重要的是扶志,激發內心動力,王憲敏經常和貧困戶講學習一門技術,依靠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致富的主觀意願,自力更生、勤勞創業。目前,她幫扶的三戶貧困戶的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並能夠持續增收,實現了“兩不愁,四保障”目標,三戶貧困戶主動向村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遞交了脫貧申請,全部順利實現脫貧。在王憲敏同志先鋒模範作用帶動下,產業集聚區石家樓的幫扶責任人共同努力,該村已有近一半的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