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壬辰戰爭,明軍擊敗日軍後,還這麼明確論功行賞,核算首級

萬曆二十年,日軍入侵高麗,高麗兵一觸即潰,日軍長驅直入。高麗王向大明請兵,大明派出經略宋應昌、提督李如松率領大兵深入高麗,擊敗日寇。

萬曆壬辰戰爭,明軍擊敗日軍後,還這麼明確論功行賞,核算首級

壬辰戰爭

宋應昌就參照的這個方法。戰前再給南軍諸將寫書信中就明確提到:

“戰時應衝鋒者專令衝鋒,砍殺應割級者專令割取倭級,得獲功次,隨即紀錄報功,首級照依定就四六分均同領賞,本官受茲委託。”

明確按照戚繼光的方法《久經戰場的戚家軍士兵能不能打敗一個武藝高強的民間高手? 》,不耽誤部隊衝鋒。這個在戰時也取得了成功。入高麗第一次攻城戰,就斬首一千六百多。

2、斬首是割首級還是其他?

有的朋友多次和我提到是不是耳朵、頭髮啥的?我明確告訴他不是。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元化的評價體系,程序非常嚴格繁瑣。博士現在拿用稿通知已經沒法矇混過關了。

首級也是哈,你割了自己頭髮,或者就地割了很多耳朵,都沒法查。

萬曆壬辰戰爭,明軍擊敗日軍後,還這麼明確論功行賞,核算首級

壬辰戰爭

所以明確割首級。看史料“外平壤斬獲首級解至鳳凰城,不佞邀回二贊畫共檢,俱極真正,但內有一婦人首級,系左營李廷用所斬”。

3、戰後如何查勘?

看上面的史料我們知道割的肯定是首級。接著來談下怎麼確查朝廷賞功。

首先,戰後各營把首級首級起來上報,並確定誰斬了那個,誰割的。然後一總交到提督處,然後交到經略贊畫劉員外那裡查驗。這兩個過程要排除高麗人、婦女等。如果巡按查出來是要問責的。

關於入高麗攻堅戰,再到開城,明軍除了軍事技術、戰術體系領先外。其賞罰制度也很明確。

1、戰前明確賞罰

眾所周知,明軍的作戰中,經常會因為割首級而誤事。戚繼光對此深惡痛絕,《原來明軍的推崇首級制度,導致了明清戰爭的失敗,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探索出新的賞罰模式:衝鋒與後繼割級的分開。

萬曆壬辰戰爭,明軍擊敗日軍後,還這麼明確論功行賞,核算首級

碧蹄館之役

然後,交到遼東巡按那裡覆驗。遼東巡按挨個查,比如“鹹謂有網痕者為朝鮮人,無網痕者為日本人,水中覆者為男子,仰者為婦人”。按照頭部帶帽、髮型等仔細判斷。

最後,有的甚至有巡按派人到前線訪談,具體問。如此首級信息後,才會上報朝廷。

總結:

這套制度很繁瑣,效率很低。士兵立了功,過了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領到賞銀,制度激勵作用到這時候就沒了。而且基於瑣碎的問題,很容易寒了士兵的心,當然很注重程序格式的文官沒人關心這。

參考文獻:

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

戚繼光《紀效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