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紀實文學《梁家河》一書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引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學習熱潮,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書中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人生歷程,也真實記錄了十幾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梁家河》是一本承載著“大學問”的紀實文學書,更是一本堅定信念、錘鍊黨性的教科書。
按照區委的部署要求,區委宣傳部組織開展《梁家河》誦讀活動,長安電視臺將黨員幹部群眾的部分誦讀內容錄製誦讀音頻。從6月11日起,在長安宣傳連續推送。
今天,由王曉鍾為大家誦讀紀實文學《梁家河》節選。
王曉鍾:中國共產黨黨員
現任長安區王莽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隨娃:村幹部要“一碗水端平”
“隨娃”是石春陽的小名,為人實在,習近平很看重他。
習近平當選大隊黨支部書記後,就推薦石春陽當隊長、支部委員。1975年春,習近平又推薦他當了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兩人一起搭班子,石春陽跟習近平學了不少東西,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當領導要“一碗水端平”。
1975年試辦沼氣取得成功後,梁家河事實上成了一個培訓點。各個公社都來梁家河辦學習班。現場演示、座談等事務繁多,習近平便對石春陽說:“隨娃,以後你給各公社來的人開會,我太忙,顧不過來。”
石春陽接下了這個任務,忙前忙後,既對沼氣技術有了更深的瞭解,工作也變得有了條理。直到習近平說要讓他接替當大隊黨支部書記時,石春陽才恍然大悟,原來習近平是在有意鍛鍊他。
有一件事讓石春陽永遠難忘——
習近平剛當選大隊黨支部書記不久,大隊接到一批救濟糧,圍繞怎麼分,社員產生了很大爭議。人人都說自己家困難,都想多分一點兒,互不相讓。開會商量,說著說著就爭吵起來了。
習近平知道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就說:“都別嚷了。咱們現在就到各家各戶去看,究竟誰有多少糧食,都看得清清楚楚。誰該多分,誰該少分,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話音落地,習近平就帶著大家到各戶去看,查看每家有多少糧食,並當眾記錄在冊。從夜裡10點一直忙到凌晨5點,實實在在地弄清楚了各家存糧情況。
誰家糧食少,就給誰家多分。大家誰都沒話說。
這件事深深地烙在了石春陽的記憶裡。接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後,他一直琢磨這件事。
他說:“這種雷厲風行的做法,讓誰也沒有機會投機取巧。一碗水端平,首先是個做人問題。人有私心,一碗水怎麼端也端不平,群眾也不會信任你。一碗水端平,還要有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要讓大家都能接受才行。”
習近平離開梁家河後,石春陽在大隊黨支部書記崗位上經歷了三起三落,唯一沒變的就是他“一碗水端平”的處事原則。他始終記著習近平離別時的囑咐:“多動腦筋”“一碗水端平”。
閱讀更多 長安宣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