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邱思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都一直保持較為中立的立場,國會中有議員支持德國、日本為首的軸心國,有議員支持以蘇聯、英國為首的同盟國。

當時的德國工業發展水平高,武器裝備優良,在多場戰爭中獲勝,尤其是將閃電戰發揮到極致,無論是波蘭、荷蘭還是法國,都沒能逃過德國的突襲。軸心國的侵略遭到了世界人民的抗議和反對,被侵略的國家紛紛起身反抗,保家衛國。

戰爭一度處於膠著之中。在一九四一年底,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這時候才晃過神來,自己不能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置身事外,在遭到日本的襲擊之後,美國隨後對日宣戰。

此時的美國等同於站在了同盟國的陣營中。其實,美國攻打德國的原因有多個,不僅僅是對日宣戰,加入同盟國陣營這麼簡單。

一:美國曆來主張歐洲均勢的政策,但是德國的野心越來越大,將歐洲打得七零八落,並且吞併的勢頭在不斷延伸,如此下去,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消失,被德國逐漸替代,不僅如此,德國的強大也和野心也會威脅到美國。

二:蘇聯與德國的對抗中處於劣勢,且損耗巨大,同盟國的勢力受到較大削弱,引起戰爭一方的德國屢屢得勝引起美國的不安,其次,軸心國的日本南下政策,侵略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打擊日本,也會站在德國的對立面,即美國支持蘇聯打擊德國也是順理成章。

三:當時的同盟國在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且是正義的一方,是反抗法西斯的保衛之戰。美國無論是從自身利益上還是在國際道義上都會選擇支持同盟國。德國強大, 不需要美國的支持,失勢的蘇聯正需要美國的援助,美國幫助蘇聯反抗德國不僅能體現自身的價值,獲取國際的支持,還能打掉德國野心,保衛自己的利益,清除以後的威脅。


環球網

筆者認為,看待這種國際歷史問題只能從當年的具體形勢發展中去尋求答案,美國幫助蘇聯抗擊德國完全是國際形勢發展所決定的。在此做一分析。

美國的母體是稱霸世界將近200年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並且繼承了其稱雄世界的傳統。因此,美國自18世紀中葉南北戰爭完成統一後就開始謀求世界霸權,併為之不懈奮鬥。到19世紀末,美國人已經控制了東起智利、西至菲律賓的廣闊地域。但是美國人明白,要想取得世界霸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進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那個主導世界事務達500年之久的歐亞大陸!!

20世紀初,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大英帝國在革命浪潮此起彼伏的衝擊下開始顯現統治危機四伏。橫跨歐亞大陸的老牌帝國沙俄帝國、奧斯曼帝國也到了老態龍鍾、奄奄一息的地步。而新興的軍國主義國家德國、日本憑藉後起之秀的衝勁開始不斷擴張。久有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不可避免的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看到了進入歐亞大陸的良機,就在英法俄德等國殺得筋疲力盡之時,美國人於1917年派出200萬大軍橫跨大西洋進入歐洲大陸,支援協約國集團並最終打敗了同盟國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摧殘了各個交戰國,極大的改變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格局,潛在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越來越深。美國人雖然還沒有完全介入歐陸事務,但是由於歐陸局勢的不斷變化,為美國提供了越來越有利的條件。

30年代初,日本不顧《華盛頓公約》,單方面挑起九一八事變。包括蘇聯、美國在內的歐美各大國都明白這等於是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把戰火,但是各國都在彼此爭取做到“坐收漁利、待機參戰”。在歐洲,英法和蘇聯彼此互推德國攻擊另一方,在亞太,蘇聯和美國則力推日本南下北上。

至30年代末,按捺不住瘋狂擴張野心的軸心國集團率先擴大戰端並挑起新的戰火。日本在亞太全面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不時的還騷擾一下北面的蘇聯,在諾門坎捱了蘇軍一頓狠敲後面對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的困局開始謀求進軍南太平洋。納粹德國於1939年秋季與蘇聯合力攻擊英法在東歐的盟國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至此,除美國和蘇聯外,世界各大強國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團。

世界形勢對於蘇聯似乎更有利,蘇聯位於歐亞大陸正中央,最初東西國門外各自蹲著一個法西斯國家。但是現在這兩個法西斯都背對著自己發展,蘇聯完全可以劇中代變,或聯合英美打垮德日,或聯合德日打垮英國,孤立美國。而此時軍力不整又遠隔重洋的美國,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可以介入歐亞大陸。等到蘇德日將亞太瓜分完畢,那麼即便不清算美國,那麼美國也會淪為一個區域性大國。

所以,現在對美國威脅最大的就是歐洲大陸上氣勢洶洶的蘇德同盟,而英國則是美國在歐洲大陸上剩下的最後一張牌。英國一旦垮掉,那麼美國即便是有實力介入歐洲也首先必須跨越德國海軍潛艇狼群般出沒的大西洋。因此,只有英國存在,才能將本身矛盾重重的蘇德同盟繃的更緊,為美國爭取到更多翻盤的機會。同時,戰火雖然燒及英國本土,但是這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在海外還有大量極具戰略價值的殖民地以及科技力量,這都是美國將來稱霸世界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於是,美國羅斯福政府不顧國會的一些反對聲,堅決主張大力軍援英國抗擊德國法西斯。

事實最後證明,羅斯福的做法正確而又英明,由於英國的持續抵抗,戲劇性的改變了納粹德國的打擊方向。和一戰一樣,沒等西線戰事停頓就轉兵東線。

蘇德戰爭的爆發極大的改善了美英的戰略態勢。美國人欣喜之餘又驚恐的發現,納粹德軍數百萬大軍在數千輛坦克、數千架飛機的引導下還不到半年就橫掃整個蘇聯的歐洲部分,消滅了數以百萬計的蘇軍,龐大的蘇聯巨人隨時有被打倒的可能。一旦蘇聯被打倒,那麼下一個肯定輪到了英國,奄奄一息的英國肯定架不住鐵騎成群、鐵鳥蔽日的數百萬納粹大軍幾記重拳。蘇聯、英國都垮掉,那麼就又回到了美國被清算的問題上。只不過是少了個蘇聯而是換成更加極端殘忍的法西斯主義國家。

所以,援助蘇聯抗擊德國就和當初援助英國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羅斯福政府再度力排眾議大力援助蘇聯抗擊德國。蘇軍雖然屢遭慘敗,終究屹立不倒。德軍雖然捷報頻傳,但是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強。

再到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終於參戰,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最後形成,共同抗擊法西斯軸心國集團。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美國和誰打,主要還是美國打算取得怎樣的戰略利益!

第一,德國若成功的拿下英國,降伏蘇聯,一個一統歐洲的強大帝國將在實際上碾壓美國,美國人呆在北美大陸過悠閒日子那是不可能了,相對於德國,英國不過是想恢復歐洲戰前格局,蘇聯雖然實力很強,但也僅僅是陸軍規模能夠威脅美國,但陸軍沒有海軍的配合,也威脅不到美國本土!



第二,美國參戰是歐洲戰場已經明瞭後的動作,蘇聯戰爭機器全開,軍工產品也基本上趕上德國,並超過,而英國依然可以憑藉強大的海軍繼續頑抗,但卻沒有能力前出反攻歐洲,若美國不參戰,蘇聯軍隊完全有能力一路向西打到大西洋岸邊,屆時整個歐洲除了國力嚴重消耗的英國,或許全部淪為蘇聯的附庸,以這樣的實力支撐,挑戰美國豈不很容易?這也可以解讀,美國參加二戰為什麼以歐洲戰場為主!進攻德國在一定意義上是保護歐洲,而根本是怕這些地方陷入敵對力量之手!



第三,從二戰一開始,德國就表現出野心勃勃,這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因此在明確參戰以前,美國實際上是嚴重偏袒英國的,希特勒也清楚美國的態度,但也清楚德國和美國的戰爭潛力的巨大差別,一直避免刺激美國參戰,但對於已經準備好坐擁漁利的美國不過是找藉口而已!


嘟嘟超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形容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最恰當的,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答案當然是因為利益。現在為什麼美國又跟俄羅斯對著幹呢?當然還是利益。

那麼在二戰時,美國為了什麼利益跟德國呢?

第一:美國在歐洲的利益

二戰時期,美國想憑藉它的經濟實力來主宰歐洲,主宰了歐洲就是主宰了世界。保持歐洲多個強國的實力均衡,讓美國來當仲裁者。所以美國不會讓世界任何一方勢力統一歐洲。正如美國盤算的一樣,二戰結束後歐洲分為了兩大陣營,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美國通過控制西歐各國,主宰資本主義世界,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

第二: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脅和損害,日本侵佔中國僅是它的最初目標,控制整個遠東地區才是它更大的目標。英法在1940年歐洲戰爭中慘敗之後,日本便趁機把南進東南亞列為其擴張的重點,企圖藉此奪取東南亞地區豐富的戰略資源。 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主要是菲律賓和關島,當然還有威克島等多個島嶼。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亞真的是太富饒的地方了:天然橡膠,石油,錫礦等資源都非常寶貴。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名字咋辦


SirJanzen

美國和蘇聯又沒有仇恨,美國是個孤立主義國家,不喜歡干涉歐洲事務。

對德國純粹是道義上的,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算計。


天明遙遙山海關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難理解,關鍵是要理解美國的戰略構想。

理解這一戰略構想的核心是耶魯大學教授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美國從二戰一直到今天都是遵循這一戰略構想的。斯皮克曼認為,美國的歐亞大陸核心戰略是阻止歐亞大陸出現海陸雙元帝國,注意沒有這樣的帝國存在,歐亞大陸就不會威脅到美國。

具體到二戰時期,雖然蘇聯從制度到體量都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對手,但當時的蘇聯還只是一個潛在的對手。反倒是德國和日本是現實對手,一旦德國控制歐洲大陸、日本在亞洲站穩腳跟,憑藉歐亞大陸龐大的資源和工業實力、人口基數,完全可以發展為海陸雙元的大帝國。因此,美國必須首先阻止他們。

此外,斯皮克曼的理論強調靈活性。蘇聯地處心臟地帶,完全可以成為聯合擠壓邊緣地帶對手的合作伙伴。實際上,斯皮克曼的理論是英國大陸均勢戰略的升級版。



地緣分析君

世界島理論不知道聽說過沒有如果把美國看成一個島歐亞看成一個大陸,美國希望大陸上是一個又一個小國美國肯定會站在弱者後面,英國是橋頭堡,若德勝未來必會攻佔美國,蘇勝則瓜分歐洲,有了緩衝地帶。


依樓聽雲

削弱蘇聯?你是說的冷戰吧,冷戰確實有糾葛,但是當時是二戰啊!德國是法西斯,而美國是同盟國。而且美國是當時的老大哥,哪裡有不對的,就要管!如果美國去支持德國,那他的名聲就徹底敗壞了,可能導致所有國家可能先滅掉德國還有日本,但多半不可能。當時稍微強一點國家有蘇聯,英國吧。而且冷戰是後來了。且削弱蘇聯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反倒可能傷到自己,所以美國不可能那麼傻,他也無法料到冷戰的爆發。


你不耶嗎

德國的納粹主義,又稱之為民族社會主義,蘇聯是社會主義,一般美國人分不大清楚這兩個社會主義什麼區別,

但是德國先和英國打起來的,美國和英國關係一向不錯,如果等蘇聯被揍趴下了,美國再想登陸歐洲打敗德國就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