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作者 | 邹德祥

一处地方能够被人热情宣传,一要有值得宣传的亮点,二要遇上热爱这处地方的宣传员。济南曾经得到宋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热情宣传,正是因为济南山美水秀人杰地灵,而赵孟頫又对济南这片热土情有独钟。

济南的名胜,明湖、泉水、黄河等等,若论出名之早,都不如无人不知的华不注山。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左传》载,春秋时期,晋军侵齐,兵临济南。齐顷公(桓公之孙)轻敌,不等士兵吃早饭就下令出战:“余姑剪灭此而朝食!”激战中晋军主帅郤克中箭,仍率军拼杀,齐军大败。齐顷公狼狈极了,围着华不注山拼命跑了三圈,这才摆脱了穷追不舍的晋军,险些做了俘虏( “三周华不注”)。那时笔者没来济南,根本想象不出华不注山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看到赵孟頫画的《鹊华秋色图》,朋友说右边那座尖峭如削的山便是华不注山,现在改叫华山了,就在济南东边,黄河南岸。左边那座平顶的山,叫鹊山。是为“鹊、华”。看了这幅画,觉得华不注山独具特色,须得找个机会一探“鹊华”究竟。

赵 孟 頫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现在各地大搞旅游,《鹊华秋色图》无疑成了济南的小小“名片”。至少,就因了这幅画,笔者曾到济南,专程去看了华不注山。

宣传之于旅游,实在是太重要了。赵孟頫当年画这幅画,真的就是为了宣传济南。因为他了解济南,热爱济南。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那是宋末元初,赵孟頫被元世祖忽必烈看中,非要他出仕不可,而且还要“大用”。可一些蒙元贵族十分狭隘,说赵孟頫是宋朝宗室子弟,岂可大用。一些官员还公开挤对他。宰相桑哥天天点名,谁上朝迟到,定要赏一顿大板子,赵孟頫偶尔迟到了一次,桑哥也没客气。赵孟頫要求到地方任职,于是被任命为济南路总管,来管半个“山之东”。当时“路”上有“省”,泰山之东分为济南、益都二路。

齐鲁文化昌明,济南又领导古代服装艺术、歌唱艺术潮流,所以“文艺巨星”赵孟頫来济南任职,真是“得其所哉”。他能书善画,诗文出众,音乐天赋极高,这艺术的种子植根于济南深厚的艺术土壤,堪称天作之合。济南路分管棣州(辖今鲁北)、滨州、淄州、莱州、登州,赵孟頫所到之处,济南的风物,黄河的涛声,蓬莱的大海,临淄的古迹,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济南,赵孟頫诗兴大发,歌咏大明湖、趵突泉、龙洞、华不注山等湖光山色的诗篇不断问世。 “林梢春动紫烟生,策马东风十里程。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济南胜概天下少,试倚阑干眼自明。”这类优美的诗句,令读者对济南心向往之。可以说,济南在文化史上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赵孟頫有一份“推介”之功。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济南路的蒙古族领导胸无点墨,让赵孟頫一比土得掉渣,所以对赵孟頫不甚友好。三年后赵孟頫被调回朝廷,不久又到杭州任职。这时有位济南老乡叫周密的,南宋末为知县,宋亡后以遗老自居,在杭州专事著述(所著《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至今声誉甚隆)。

周密的曾祖父周泌是济南人,随宋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周密本人对故乡济南尽管陌生,为表不忘故国,自号“华不注山人”。周密著书需要了解济南的情况,于是就访问同是吴兴人、又在济南做过官的赵孟頫。赵孟頫较周密年轻二十余岁,对老人的执著精神十分敬佩,于是全力配合他写书。赵孟頫给他讲济南,讲不清楚就写出来,这还不够,干脆动笔“画”济南,把自己知道的济南,全部告诉给周密。这幅《 鹊华秋色图》,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赵孟頫所画《鹊华秋色图》忠实于事实,精彩而传神。与华不注山的照片对比,不难看出赵画更生动(见图二)。华不注山平地崛起近200米,“不连丘陵以自高,孤峰特拔以刺天”,特色极其鲜明。平地拔起一座孤山,而且如此之高之峻,这在别处是少见的。

围绕这幅《鹊华秋色图》还有一则故事,说是赵孟頫“在济三年不辨东西”。清代乾隆皇帝对《鹊华秋色图》爱不释手,南巡途中游济南,对着鹊山、华山展卷对观。忽然发现鹊山本在华山之西,题款却写成了“其东则鹊山也”。乾隆皇帝真够仔细,连作者的这点笔误都没放过。

七八百年来,凡是读过赵孟頫歌咏济南诗篇的人,凡是欣赏过赵孟頫这幅《鹊华秋色图》的人,凡是读过周密有关济南著述的人,谁人不起“济游”之想?

人物 | 赵孟頫——济南山水的义务“宣讲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