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支付”,不宜默認開通

來論

■李秀榮

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也就是“一揮即付”,在1000元額度內,不需要輸入密碼和簽名,就能完成支付。這樣的雙免,確實有著較強的現實需求——持卡人在加油、高速公路繳費以及在各大商場購物等情形之下,往往會追求快捷方便,免密免籤就可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對於經營單位而言,也可提高收銀效率,緩解顧客排長隊的局面。

問題的關鍵是,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籤功能默認開通,不需要徵得持卡人事先同意,這是不合理的。其實,在2015年有關方面推出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時,就要求成員機構採取多項措施,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在其業務規則中,就明確規定髮卡機構、收單機構在業務開通前應履行向持卡人告知的義務。然而,這項功能為何最終變成了“默認”開通?

出於保護用戶的自主選擇權、知情同意權,也出於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銀行卡“閃付”不如默認為關閉狀態,開通則需要申請,這才符合保障用戶權益的精神,在程序上也才是最科學合理的。

通過申請開通這一道嚴格程序,銀行可充分有效地告知用戶關於“閃付”的內容和風險,並讓其簽字確認,更有利於減少雙方的損失。給用戶創造便利,應建立在資金安全和尊重用戶的基礎之上,有了安全與尊重,再談尋求一種更穩妥、更符合常規、更易被用戶接受的推廣方式,讓有需求的人選擇開通,無需求者則可不開通,無疑更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