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高新區創優“四最”環境加速項目進度

蚌埠高新區創優“四最”環境加速項目進度

為企業出實招,解難題,高新區藉助“四送一服”平臺,把服務送上門,從宏觀微觀同時入手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為項目的落地達產鋪平道路。

困難迎刃而解,企業的發展也超出預期。正式供電後,項目6月初就已試生產。目前,該項目木型車間、機修車間已啟用,剛玉車間、砂模車間設備已安裝完畢並已開始生產運行;鋯剛玉車間1號爐計劃從本月起進行設備安裝調試,10月份即可正式投產,2號爐計劃下月起進行設備安裝調試,12月份具備生產條件。“項目進度比預計的提前了3個月時間。”魏福德說,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2億元。

不光大連中嘉,鳳凰濾清器年產4500萬隻環保型濾清器項目、凱盛科技集團新型顯示產業園項目、奧弗智能微創醫療器械項目、鑫泰新型建材商品混凝土拌和站項目……幾個月的時間裡,20多個項目的60多個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不僅是具體項目,高新區還從政策層面入手,制定了《高新區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高新區領導幹部跟蹤聯繫重點項目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項目服務的體制機制,將幫扶措施制度化、常態化。

與此同時,高新區還設立了科技創新產業化專項資金,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品牌激勵政策等五個方面制定了18項科技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在高新區的主導下,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孵化中心的建成運營,上海張江高校協同創新研究院產學研對接會召開,為科技成果交易轉化、企業轉型升級搭建了高等級平臺。此外,通過人才對接、專業講座等形式,還為企業送去了最緊缺的智力資源。

做好服務加法的同時,高新區也在做好行政的減法。在“證照分離”改革的大背景下,該區開展工作自查,梳理執行標準,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行使。為理順管理體制機制,該區還在全市率先開展了“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對86項行政許可事項採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等五類措施,降低准入門檻,加快創優“四最”營商環境。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優質的環境很快贏得了企業的青睞。今年以來,高新區簽約引進了總投資66億元的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總投資30億元的北京幸會產業園等9個項目,總投資達130億元。凱盛集團新型顯示產業園、深圳創思特智能雲屏及裸眼3D生產、智能終端產業園二期、鳳凰濾清器年產4500萬隻環保型濾清器等16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凱盛銅銦鎵硒一期300MW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豪威新一代交互式電子白板、安徽日豐科技電器電纜工業園等11個項目順利投產。今年1-4月份,高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區規上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6.44%,同比提升了1.69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72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完成工業投資68.91億元,增長29.07%,工業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達到82.31%,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3.37個百分點。

報料tel:0552--3828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