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最北端,英聯邦國家之一,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首都是渥太華。 加拿大西抵太平洋,東迄大西洋,北至北冰洋,東北部和丹麥領地格陵蘭島相望,東部和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相望,南方與美國本土接壤,西北方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為鄰。領土面積為998.467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五大湖沿岸。著名城市有多倫多、溫哥華等。官方語言有英語和法語兩種,是典型的雙語國家。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加拿大地緣

加拿大一直給我們的印象就是美國的衛星國,但是從全球各大國對比來看,加拿大的實力不算弱,而且根基很深,完全不可小看。最後說下,加拿大沒有被美國合併是靠實力不是靠美國的心情,美國對加拿大可是垂涎欲滴,可惜試過進攻加拿大失敗了。下面就詳細介紹下:

世界第二大國,崛起根基牢固

1、國土面積廣闊,位居世界第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約9984670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超越了中國和美國。

2、緊靠三大洋,海岸線世界第一。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部,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北靠北冰洋,是典型的三洋國家,地理位置優越。海岸線約長24萬多公里,超越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一。

3、人口超千萬,具備崛起級別。人口3628萬人,上升空間巨大。英國、法國人口在3000萬時期,均處於國力起飛階段,開展海外殖民建立了殖民帝國,成為列強。加拿大優越的福利和經濟環境吸引著世界各地移民。相信加拿大人口翻一番不是難題。加拿大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以國際匯率計算,加拿大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一,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八。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質及經濟自由的國際排名都名列前茅。

4、物產資源豐富,建立完善工業體系。加拿大礦產有60餘種,主要有(世界排名):鉀(44億噸,第一)、鈾(43.9萬噸,第二)、鎢(26萬噸,第二)、鎘(55萬噸,第三)、鎳(490萬噸,第四)、鉛(200萬噸,第五)等。原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已探明的油砂原油儲量為1732億桶,佔全球探明油砂儲量的81%。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加拿大礦產分佈圖

核工業發達,能製造核武器

1、核工業實力雄厚。加拿大是成功的核工業先驅,在核技術發展方面擁有70多年的豐富經驗。加拿大核工業涵蓋了整個核燃料領域,從核研發、鈾礦開採和燃料製造、核反應堆建設與運營,到核廢料管理和除役等領域。實際上,加拿大在鈾礦開採、反應堆技術、設備製造和運營、研發,以及建立核能與環境安全標準方面,被公認為受尊重的領導者。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最強武器核彈

2、核原料資源豐富。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鈾供應國,在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量約佔16%以上。近85%加拿大產的鈾是供出口的,其餘的作為燃料用於加拿大坎杜反應堆。大多數加拿大的鈾礦開採是位於薩斯喀徹溫省北部地區,在那裡發現的某些鈾礦床的等級屬於世界最高等級,鈾的含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0倍以上。憑藉其資源基礎以及目前的產量,加拿大已蓄勢待發,在未來繼續保持其在鈾生產方面的領導地位。除了大型鈾礦床,加拿大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鈾提煉設施。卡梅科公司和加拿大阿海琺資源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兩家鈾礦開採公司。卡梅科公司還在安大略省擁有並經營著加拿大唯一的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鈾提煉設施。

3、核武器值得擁有。如果加拿大想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徹底擺脫美國控制,就必須製造擁有自己的核武器,具備三位一體的核實力。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離美國很近

獨立意識強,美加戰爭立國

1、美國獨立前覬覦加拿大。在二戰前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加拿大對美國在美洲大陸的擴張心存疑懼,美國也對加拿大居心叵測。加拿大與美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它們分別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時期。在英法近代的殖民爭奪戰中,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對加拿大和美國的形成最具決定性的意義。“七年戰爭”雖說本質上是英法兩國對美洲殖民地的角逐,但英屬北美殖民地對戰爭的爆發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殖民地居民的領土野心在本傑明·富蘭克林1751年發表的《對人類繁衍的觀察》一文中暴露無遺,文中斷言,每隔20年,美利堅人會增加一倍。他認為,一個世紀以後,多數英國人會住在大洋這一邊,必須為不斷增長的人口尋找足夠的土地,要麼取得“新的領土”要麼將土著人遷走,給予移民以“生存空間”

當1760年-1761年,英國國內辯論是否奪取加拿大等美洲殖民地時,富蘭克林作為賓夕法尼亞議會在倫敦的代理人,在英國報紙上發表文章,

力主兼併加拿大。他宣稱,如果加拿大等有英國的移民居住,就會給英國創造無限的商機和豐厚的利益。富蘭克林的雄辯對英國決定吞併加拿大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七年戰爭的結果是英國大獲全勝。法國丟掉了在美洲和印度的統治權。英國得到了加拿大等美洲廣袤的土地。但令殖民地居民憤慨的是,同英國人一起與法國人作戰的他們,並未得到渴望的土地;相反,英國在戰後卻加強了對殖民地發展和擴張土地的限制。對新佔的加拿大,1774年6月,英國將魁北克劃為王室直屬領地,意在阻止殖民地居民向俄亥俄移居及向加拿大擴張。9月5日,殖民地的“第一屆大陸會議”召開。10月14日,大陸會議宣稱《魁北克法案》給英屬殖民地“造成極大的危害”。魁北克問題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2、打到加拿大“解放”北美洲。1783年,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在華盛頓的帶領下趕走了英國人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之後的十幾年間,美國在北美大陸的擴張就從未停止過。

3、加拿大攻入華盛頓。

1814年的美軍主力大部分集中在美加唯一接壤的北部邊境前線,後方兵力空虛。8月19日英軍羅斯將軍率領了四千人部隊繞到美國後方,從東海岸登陸,直奔美國首都華盛頓。這一奇兵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美軍不得不發佈全國總動員令,臨時拼湊了一支主要由民兵組成的7000人軍隊沿途阻擊,但這支民兵還未接受訓練,戰鬥力低下,根本擋不住英軍的衝鋒。英軍順利攻下了華盛頓,麥迪遜總統倉皇率領內閣成員逃亡到弗吉尼亞。這是美國首都唯一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英軍及加拿大民兵佔領華盛頓後,為報復1813年美國人焚燒約克鎮,大肆掠奪政府物資和焚燒公共建築。一隊英軍士兵跑到美國總統官邸——白宮,先是把總統家準備的晚飯吃喝一空,然後放火燒了官邸。燒完白宮,英軍又奔向美國東部重鎮巴爾的摩。這時美加戰爭轉化成了美國人守國保土的民族戰爭,軍隊士氣逐步高漲,英軍在巴爾的摩的門戶麥克亨利要塞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目睹了要塞在英軍的炮火硝煙中仍高掛著屹立不倒的美國星條旗,大受感動,即興寫下了《星條旗永不落》:“我們一定得勝,正義屬於我方……星條旗將永遠高高飄揚在這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這首歌曲極大地激發出美國軍民的愛國熱情、鼓舞士氣,因此傳遍美國各地,併成為後來的美國國歌。華盛頓的失陷使美國人慌忙坐到談判桌前。1814年12月24日,兩國在第三國比利時的根特市簽署和約,宣佈停戰。美加戰爭1815年落下帷幕,戰爭雙方在日後的本國輿論中都聲稱自己贏得了戰爭。美國方面認為這次戰爭再次重創了英加北方勢力,根據和約不但恢復了戰前的版圖,而且領土還增加了,因此在美國曆史上又把這場戰爭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
加拿大方面同樣認為這場戰爭意義重大,加拿大本地軍民在抗擊美國侵略時,加強了對加拿大人身份的內在凝聚力和對國家的忠誠,它促使英國殖民者於1867年將原先鬆散的英屬北美殖民地合併成立加拿大聯邦,這才有了日後加拿大國家的誕生。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美國白宮

加拿大開疆拓土,統一英屬殖民地

1、統一紐芬蘭

紐芬蘭是現今加拿大範圍內最早的歐洲殖民者定居點,卻是最後一個實行代議民主制和責任政府的英屬北美殖民地。1832年,紐芬蘭成立了總督監督下的代議民主政府。1855年,英國授予紐芬蘭責任政府,紐芬蘭人可以選舉內閣官員,政府對紐芬蘭人民負責。1864年,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發起魁北克會議以討論組建更大的英屬北美聯盟,此次紐芬蘭政府派了兩名代表參加。兩位出席會議的代表有興趣參加組建加拿大聯邦,但是這項提議在紐芬蘭民間相當不受歡迎。因此紐芬蘭沒有出席在倫敦舉行的1866年倫敦會議,在該會議上通過英屬北美法案成為了加拿大聯邦立國的基礎。

1948年紐芬蘭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束後,紐芬蘭即與加拿大商定加入聯邦事宜。商議結束後,英國接受協議並隨即在下議院通過了1949年英屬北美法案。紐芬蘭於1949年3月31日午夜正式加入加拿大。

加拿大方面相當歡迎紐芬蘭加入聯邦。1949年4月1日的環球郵報這樣評論:正如大家知道的,紐芬蘭加入加拿大聯邦圓了聯邦之父們的夢想。這門報紙代表加拿大人真心歡迎聯邦內的新成員。對於這個島嶼來說,融入加拿大這個大家庭是永恆的祝福,她只是失去了慣有的獨立性,但沒失去自己的身份,而是重新融入了更大的家庭。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美麗的紐芬蘭

2、兼併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你情我願,優勢互補

地處加勒比海的英屬殖民地——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有意併入加拿大。眾所周知,加拿大雖然疆界遼闊,但沒有一塊熱帶土地,全國大都處在北緯49度以北,天氣寒冷,這對於喜歡陽光、沙灘和旅遊的加拿大人來說,生活中似乎缺少點色彩。因此,每年聖誕節後,很多加拿大人就到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旅遊度假。但是,南下的機票不僅票價很貴,還很不好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地處加勒比海,冬天平均氣溫為28—29攝氏度。那裡有藍色的大海、明媚的陽光和柔軟的沙灘,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美國人是這裡的旅遊常客,加拿大人也非常喜歡這塊寶地。這個群島的漁業也很發達,海產資源十分豐富。國內大部分的消費品和食品靠進口。倫敦在這裡以相當輕鬆的手段實施統治,只制定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作為交換,當地居民同意每天在旗杆石上升降英國米字旗,並在他們的貨幣和警察的頭盔上保留伊麗莎白女王的頭像。讓這個群島加入加拿大,雙方都有好處:對該群島而言,加拿大能夠提供好的醫療保險和教育條件、加強經濟聯繫和改善防務,冬天還可提供穩定的遊客去那兒旅遊;對加拿大而言,加拿大將有一個溫暖的休閒旅遊之地。加拿大和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的國家元首都是英國女王,本就是一家人,英國對於其殖民地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加入加拿大應該阻力不大。

你北我南,由來已久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加拿大的一些政治家對這個群島有特別的好感。早在1974年,加拿大新民主黨議員馬克斯·薩爾茨曼就試圖說服政府“考慮兼併這些島嶼”,以使加拿大人有個溫暖的地帶可以旅遊。但當時他的提議被加拿大政府拒絕了。20世紀80年代末,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的政府官員訪問渥太華時曾私下提議,要求加拿大考慮同他們建立某種“特殊關係”,但後來這個提議由於加美自由貿易辯論而暫且擱置。 2003年7月,加拿大國會議員戈德林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採訪時說,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他說,他同這個群島的許多官員談過,其中幾位官員表示加入加拿大是他們所希望的。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戰略要地

特島艱苦,早想加入

該群島自然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無製造業,主要生產部門是漁業和鹽業,收入主要來自旅遊業和金融服務業。

地緣優勢,做大做強

加拿大和美國以北緯49度線分立北美洲北南,但是加拿大西海岸取緊鄰美國阿拉斯加州,使加拿大處於美國半包圍狀態。如果加拿大獲得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在地緣方面:一是,可以在加勒比海獲得海外據點。二是,加拿大地處美國北方,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處於美國南方,可以南北牽制美國。三是,可以為英國其他加勒比殖民地加入加拿大開了好頭。英國在加勒比地區出了有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外,還有安圭拉島、百慕大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

加拿大地緣:讓美國垂涎欲滴的世界第二大國

包夾戰略

3、統合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萬平方千米,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裡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千米,最寬處約有1290千米,海岸線全長3.5萬多千米。 丹麥屬地,首府努克。丹麥國小力弱,在格陵蘭島防守薄弱,加拿大出兵佔領格陵蘭島較為容易。同時加拿大和丹麥同為北約國家,外國對於加拿大和丹麥的戰爭不便於干預。統合格陵蘭後,加拿大國土面積將超過1000萬平方米,同時巴芬灣將成為加拿大的內海,加拿大實力將形成與美國均勢。

加強金磚國家關係,擺脫衛星國形象

世界上領土第二大和第三大國家政府首腦坐在一起能夠改變世界!中國和加拿大作為大國,沒有地緣上衝突,合作空間巨大,就像兩國龐大的國土面積一樣,看好中加合作升級版。軍事方面,應該加強兩軍互訪和軍事演習;經濟方面,簽署中加自由貿易協議;政治方面,在建立多極世界方面相互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