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题记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为落实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全面抓好脱贫攻坚骨干队伍建设,培育壮大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队伍,用过硬的党建统领推进扶贫开发和建设“五个静宁”各项工作,静宁县委组织部将分期推送一批“三个带头人”典型事例,示范带动普通党员群众共同发展,达到抓党建、促脱贫的目的。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党组织致富带头人安明康

安明康,男,1981年出生,初中文化,三合乡光华村下咀社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农民,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头脑灵活,勤钻研、爱思考,喜欢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村里的年轻人在他的带动下,积极学习各种养殖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将自己的养牛技术一步步提高。

村里人在农闲时总喜欢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安明康也开始找到自己一些要好的伙伴,和他们坐在一起谈心,谈当前的新形势和眼下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开导他们要学习一些养殖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积极行动起来,钻研一些养殖方面的书籍和报纸或者是到培训室收看现代远程教育关于农村方面的科教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现在,安明康已经成了村里人人知晓的养牛专家,他养的牛已经由原来的2头扩展到了8头,他还在继续充实自己,计划将来继续壮大规模,争取做一个新时代的养牛大户。

安明康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下咀社的社长,他不仅养牛养的好,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认真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环境治理,植树刷树,他都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接下来他将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他将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勤奋刻苦,脚踏实地,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党员致富带头人张红学

张红学,男,现年45岁,家住城川镇靳寺村四社。初中文化程度,靳寺村村委会主任,党总支部委员。和城川的多数果农一样,种植苹果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收入。

2009年,在镇干部的带领下,他们几户村民到外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准备在村里种一些反季节蔬菜水果。因为没有大棚种植经验,他们还从外地请来了一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然而,第一年的效益并不好。“虽然有人指导,但我们自己不懂,心里没底,一看到有虫了,就赶紧打药,结果很多菜不是被虫吃了,而是被我们打药打毁了。”张红学说,有了第一年的教训,他们不断外出学习,掌握的种植技能越来越多,蔬菜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在村民们的推选下,他如今也成了靳寺村的一名村干部。“咱们农民要是还用那种传统的种植模式肯定不行了,得增加种植作物的技术含量。”张红学说,在逐渐富裕起来以后,他们几户村民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加入,把他们的收入从人均五千元增加到两万多元。“我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张红学说。在这期间,作为党组织的一员,他充分发挥了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户一起脱贫致富。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群众致富带头人:朱义和

朱义和,治平乡阴坡村回乡创业青年,静宁县特禽养殖第一人,在治平乡阴坡村成立静宁县源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35名,按照“1+N”带贫机制,由9名致富能力好的社员带动26户贫困户社员,通过“个人带群众,群众带集体,集体带社会”的方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入社,推动特禽养殖区域化发展。

他在兰州广告行业做了二十多年,接触的面广,转的地方多,增长了见识,积攒下了点钱,回乡创业的念头多次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有一次他去兰州兴隆山跟朋友聚会,看到农家乐一盘野山鸡肉足足200多元,让他萌发了养殖特禽、创业致富的念头。一颗改变心,满怀致富情,2018年元旦,年关将近,天气清冷,他与同村一起做广告的好友杨宏军合伙,投资150万元,阴坡村源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挂牌开业,建起我县唯一一家从事特禽养殖的企业。

特禽养殖,技术先行。“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我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回到家乡创业,咱们静宁山美,苹果美,环境好,非常适合特禽养殖”说到这儿,朱义和甩了甩手,一如返乡的坚决。特禽养殖是个技术活,没有技术支撑可不行,不能一味的蛮干,他先后去陕西渭南,甘肃会宁、通渭多地实地考察学习孔雀、绿壳蛋鸡、美国野山鸡等特禽的养殖技术、发展前景和购销渠道。为了保证特禽成活率,他特地聘请了武威黄羊镇畜牧学校退休老教授,阴坡村本地人杨总华实地提供技术指导,从通渭、会宁养殖成功的厂子购买适宜鸡苗,经过半年的养殖,他的养殖场里还未出现鸡苗死亡的情况。

“一个企业只有紧跟党的政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生命力”。适逢农村“三变”改革春风吹佛而来,在治平乡政府和村“两委”的扶持下,他的合作社在阴坡村率先实施“三变”改革,按照“合作社+电子商务+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的发展模式,聚合电子商务站点、家庭农场、养殖专业户和种植大户等优势资源,将静宁源野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成集苹果种植、特禽养殖、特色农产品供应、物流运输、网络购销为一体的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他心系家乡父老,按照“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流转村集体15亩土地发展果园和林下养殖,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绿壳蛋鸡鸡苗扩大养殖规模,既发展了自己,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下一步,随着合作社规模的逐年扩大,他要逐步发展采摘体验、生态观光、农家乐、体育赛事等运营项目,展现农村农家风情,吸引外地游客度假旅游,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子。

目前他已与本村部分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协议,第一批绿壳蛋鸡苗已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由合作社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贫困户以种养殖技术入股合作社,通过务工和养殖实现农民变股东。朱义和讲起“三变”头头是道,他为群众算收入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发展多元经济,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按照农户每家养20只绿壳蛋鸡,每只年产蛋150-180枚,每个蛋合作社收购价1元左右,每只鸡收购价格80元左右,预计每户可增加收入4600—5200元左右,以后我们会逐渐引进设备,自己孵化鸡苗,进一步降低成本,适时提高收购价格,形成产业链,提高养殖农户收入”。

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和成效凸显,绿壳鸡蛋、野鸡肉已远销兰州等地,花大价钱引进的孔雀也开始产蛋,朱义和在收获丰收喜悦的同时,也将喜悦画在了更多人期盼的心底。“未来,我们将依托咱们静宁优质苹果的口碑和影响力,打造乡村观光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静宁,了解治平”,说到这,朱义和爽朗的笑了。生活从不辜负努力的人,“群众致富带头人”的力量将会催生更多的富裕之花,在治平这片大地上蔓延、盛放。

审核:冯东利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风采录⑨|静宁县“三个带头人”风采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