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渭南市在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他们中既有渭南地方志系统的老领导、老专家,也有现任的县(市、区)志办主任,还有在地方志一线工作数十年的基层干部。为了学先进、赶先进,渭南市志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渭南市地方志系统开展了向“最美方志人”学习活动。现将评选出的“最美方志人”典型事迹予以展示: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杨树民,1944年出生,大专文化,渭南市人,1982年起从事修志事业。先后任渭南县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渭南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渭南市志》总编、编审。1993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先后主编出版了《渭南县志》《渭南地区志》《古今名人咏渭南》《白居易与下邽故里》《渭南五千年》《渭南年鉴》《渭南市志》著作,总纂了《潼关县电力志》,结集出版了地方志论文集《方志新论》。他主编的《渭南县志》1988年荣获全国古籍1978—1987优秀图书二等奖、陕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993年荣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的《渭南地区志》,1997年荣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主编的《渭南年鉴》也多次在全国年鉴行业评比中获奖。在第一轮修志工作当中,他编纂的两部志书都获得全国最高奖一等奖。在他的指导下,渭南市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地级市,让渭南的修志工作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刘百宽,1999年11月调入渭南市地志办任副主任,2002年2月任主任,并任《渭南市志》总编,兼任《渭南市志·综合卷》主编。

在地方志工作的几年,他协调上下,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修志机构,全面铺开了渭南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先后任《渭南年鉴》(2000卷至2002卷)、《白居易与下邽故里》4部书的副主编,主编了《渭南年鉴》(2003卷至2008卷)和《渭南五千年》、《渭南市志》综合卷8部书;终审了《渭南市水利志》《渭南市军事志》两部书;撰写的《续志工作要因地制宜》等10多篇文章被省级以上刊物所采用。《渭南年鉴》(2004卷)被全国地方志系统和年鉴系统分别评为综合奖二等奖,并获得框架设计、装帧设计两个专项奖。《渭南年鉴》(2006卷、2007卷)连续被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评为编校一等奖。

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2月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受到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表彰。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王答雄,生于1959年10月,2002年调入渭南市志办工作,任副主任,2012年任渭南市志办主任。

他从2003年开始,先后作为《渭南年鉴》的副主编、主编,编纂了14部年鉴。在他的主持推动下,渭南市11个县(市、区)实现年鉴工作全覆盖。此外,他还先后组织编纂了《渭南史话》《渭南名镇志》等地情书籍。

在渭南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后,他主持编发《修志简报》。第二轮修志启动初期,他深入各县,研究解决启动第二轮修志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为启动第二轮修志奠定了工作基础。

渭南市第二轮修志全面开始后,及时撰写了《加强管理是搞好第二轮修志的重要保证》的理论文章。2004年、2016年他分别参加了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修志经验交流会。2014年渭南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完成,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全面完成二轮修志的地级市。2017年3月,全省修志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渭南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渭南修志成果展览,“渭南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广。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姜继业,生于193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调到县志办工作。1982年,《渭南县志》编修工作启动,他担当副主编。

1987年《渭南县志》出版后,姜继业调到渭南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校全地区11个县(市)志稿中的人物部分。1990年,《渭南地区志》开始编修,姜继业作为副主编参与制订篇目、凡例,编写其中的《人物》和《地方志编纂》两部分,计20多万字。他和杨树民主编合写的《谈地区志中人物篇的编写》一文,在1995年7月江西庐山召开的中国当代方志编纂学研讨会进行宣讲交流。

在渭南市第二轮修志工作中,68岁的姜继业,担任《渭南市志》副总编兼《人物卷》主编,并先后评审了《渭南地区金融志》《渭南市水利志》《渭南市军事志》《渭南市烟草志》《澄城卷烟厂志》《东雷抽黄志》《黄河北干流志》《渭南市交通管理志》等志稿。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杨莉芳,196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0年10月至今任临渭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9年来,她组织完成了《临渭区志》的三审及出版发行;《临渭年鉴》的起步,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发行;《从渭南走出的开国上将——张宗逊》《临渭区历代诗联辑》《临渭地名故事》《临渭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临渭三贤》等的出版发行;(明·嘉靖)南大吉《渭南志》、(清·道光)何耿绳《重辑渭南县志》的校注出版,(明·天启)南师仲《增订渭南县志》的影印;制订印发《关于规范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修订《临渭区镇(街道)志参考篇目》和《临渭区村(社区)志参考篇目》。

区志办在她的带领下,多次荣获陕西省“地情信息”“旧志整理”“地情丛书编纂”“第二轮修志”“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王俊雄,196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7月担任临渭区志办副主任。2014年11月离岗后,他仍然坚持在地方志工作阵地上。

他先后担任《临渭区志》副主编、8部《临渭年鉴》执行主编,同时主编或参与10多部地情资料丛书、3部旧志校注或影印工作。在编纂区志期间,完成资料长编100多万字,形成分纂稿件60多万字。他连续主编8部(出版7部)《临渭年鉴》约520多万字。在主编或参与地情资料丛书编写14年间,累计搜集文字资料800多万字。在校注或影印旧志时,校对或修订资料50多万字。他主笔完成《政区大典·临渭篇》、《陕西省标准地名志》(临渭政区·居民点)词条、《中共渭南县历史》第一卷,搜集资料80多万字,提供稿件30多万字。完成《美丽临渭》中、小学版(上下册)审定工作。

2015年12月,他在陕西省第二届修志技能比赛中,荣获“全省十大修志优秀选手”称号。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闫广勤,1946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华州区民政局退休干部。

1983年,担任华县(今华州区)第一轮志书编修的副主编。他和区志办的同志们一起,用了6年时间于1989年完成了百余万字的《华县志》出版发行工作。编著《百年咸林》和《华州史话》两部地情书籍。

2013年起,他独自一人对明万历《华州志》进行校注,继而对清《续华州志》《再续华州志》《三续华州志》进行了点校。

他多次深入郭子仪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及各大图书馆,将几十年对郭子仪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华州郭子仪》一书,为华州区宣传郭子仪故里和莲花寺镇打造郭子仪旅游名镇提供服务、作出贡献。

1990年被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渭南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2002年两次被华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王荣,2008年至今在潼关县志办工作,先后担任县志办副主任、主任。

王荣担任副主任期间,全力协助正职工作,完成了《潼关县志》(1990—2005)的修订、验收、出版发行工作。在她主持县志办工作期间,完成了2015年、2016年《潼关年鉴》的编纂任务,《渭南市名镇志》中潼关县秦东镇资料的编纂、上报工作,审核了《潼关县人大志》。

2016年12月担任县志办主任以来,研究编制了《潼关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完成了2016年、2017年、2018年《潼关年鉴》的公开出版发行工作,并积极为申报“潼关县软籽石榴”专利提供地标性资料,参与《中国影像方志·潼关篇》的拍摄工作。同时,指导《潼关地名志》《寺底村志》《窑上村志》《坡头村志》的编纂和初稿的审核工作,组织开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潼关故事”征文活动。潼关县志办获得“陕西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先进单位奖”,2012年被评为“全省地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省市评为“修志工作先进单位”。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李晓莉,在地方志系统工作7年。期间,曾担任第二轮《大荔县志》编辑,完成2011—2018年《大荔年鉴》修编工作。2012年、2013年、2015年、2018年获得“渭南市地方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陕西省地方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参与编写完成《大荔县志》初稿的部分内容,编辑校对《大荔县志》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内容。同时,参与编纂地情资料丛书《朝坂英华》《五彩大荔》《幸福大荔》《美丽大荔》《大美大荔》《沙苑沧桑》《廉政孝廉》等。2017—2018年,省、市地志办分别开展了第一届、第二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调讲比赛活动,她配合领导安排,大量收集各方面有代表性的大荔故事,认真组织大荔县地方志故事初赛活动,最终从23个故事中选出1个优秀故事参加市上的调讲比赛。大荔县2017年选送的《同朝皮影戏》和2018年选送的《救时宰相阎敬铭》连续两年荣获市上“一等奖”、省上“二等奖”的好成绩。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吴松茂,澄城县王庄镇人,中共党员,《澄城县志(1987—2005)》主编。2003年至2012年主持修志期间,除负责组织协调以外,具体负责篇目设计,参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独力完成了志稿的撰写和编辑。

在澄城县第二轮志书编修过程中,根据续志的特点,在篇目设置上对于续志不再设置的篇目,则在《总述》中予以介绍。坚持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相结合,使用志书要求的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图、表、录穿插运用,横排竖写,力求横不缺要项。遵循志书要求的行文规范,坚持“一支笔”撰稿,一个人编排,全书语言一致,编排格式一致。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澄城县志》的出版工作,受到了渭南市志办、陕西省志办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他获得渭南市“修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还主持编修了《澄城县电力志》《澄城县人大志》《澄城县财政志》《澄城县教育志》,参与编修了《宜川县志》(负责经济部类8编),共计撰稿260余万字。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贾蕊萍,2016年担任合阳县志办主任以来,主编出版《合阳年鉴》(2017-2019卷),评审通过部门乡村志4部;精印清·康熙《宰莘退食录》等旧志5部;启动了对1949年被敌匪活埋的、合阳县黑池镇籍车天平资料调查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成功举办合阳县首届地情知识竞赛、首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合阳故事”活动;她亲自执笔改编的《凹面女遇上了活菩萨》《让穷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等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发起《传统村落》《乡村史志》等新栏目的设置和编纂,整理传统村落20个村,文字资料15余万;开通运行“掌上合阳记忆”微信公众号;建成渭南市首家地情资料室。2016年至今,县志办先后荣膺省市各类奖项14个,其中2017年度获“全省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为渭南市唯一获奖县。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党增航,1982年出生,2010年到富平县志办参加工作。

在编修第二轮县志的同时,主持编纂了《富平年鉴2010-2011》。2017年,《富平年鉴》公开出版。在创建地情网站过程中,积极主动联系兄弟县市,取长补短,从页面的设计到目录的设置、资料的上传,均反复研究,精益求精。在第二轮修志工作结束后,积极主动开展地情信息工作,率先在微信和今日头条上开通了“富平县地方志”公众号;编纂了《富平方志工作手册》,实现了富平首本地方志工具书。主持编纂了《富平方志》。

连续多年被富平县政府办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度、2012年度、2017年度被渭南市志办评为“全市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度被省人社厅、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评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被省地方志办公室评为“《陕西地方志》优秀通讯员”;2018年,被富平县文明委评为“最美富平人”。


渭南地方志系统“最美方志人”风采录


王巍,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至今担任白水县志办主任。他对《白水年鉴》始终坚持一年一鉴,连续编纂出版8卷。其中2016卷、2017卷、2018卷分别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先后校注出版清·顺治四年《白水县志》,整理清·乾隆年四十四年《白水县志续稿》,影印释译民国十三年(1924)《白水乡土志》。指导编修《白水交通志》《白水教育志》《西固村志》《汉寨村志》《水苏村史》等志史。撰写的《设立镇级地情资料员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在《陕西方志》期刊上发表。白水县志办先后8次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连续10余次被评为“渭南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渭南市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