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父子痴迷古刀劍修復:望為古兵文化保留珍貴歷史

河北父子痴迷古刀劍修復:望為古兵文化保留珍貴歷史

閆鵬(右)與父親閆民的工作照。閆鵬供圖

中新網石家莊6月27日電 (霍瑾)將一塊磨刀石固定在研磨臺上,閆鵬拿起一把鏽跡斑斑的古刀,在磨刀石上細細打磨,開始了古刀修復工序的第一步。一旁,父親閆民悉心做著指導。

閆鵬是河北石家莊的一名“80後”,從事古刀劍修復工作已經4年了。其父閆民是古刀劍修復、研磨專家,被評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更被業內人士譽為“古兵神醫”。到目前為止,閆民父子倆修復了超過500把古刀劍,其中包括戰國王侯佩劍、唐代直刀、元代腰刀、清代纏枝龍配刀等。每年有很多收藏愛好者、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單位等慕名諮詢和修復。

河北父子痴迷古刀劍修復:望為古兵文化保留珍貴歷史

磨刀石。 霍瑾 攝

據閆鵬介紹,根據每把古刀劍破損、鏽蝕程度不同,修復用時少則一兩個月,多則半年時間。一把古刀劍除研磨外,還要進行其他的修復工作。如有的刀劍,沒有鞘,要根據其器形結構,重新制作鞘,然後根據年代特點,配備相應的裝飾,再進行上漆等工作。“隨著科技進步,一旦發現更適合的修復材料、工具,會繼續完善古刀劍的修復工作。”

父親閆民補充道:“在研磨每把古刀劍前,都要先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研究其歷史,設計系統的研磨方案,這個過程往往都要持續一個多月,整個工序很複雜。”

2014年,閆鵬離開工作了10年的媒體行業,決心回家“接班”父親。談及辭職,閆鵬稱,他是受父親影響,自幼喜歡刀劍,並被父親對古刀劍修復的痴迷感染。“父親為此放棄經商,不僅全身心投入,甚至不計成本,還被母親認為‘不務正業’,很多人也並不看好,但他未改初心,一直堅守。”

閆鵬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古刀劍修復技術,是從古刀劍修復中最重要的環節研磨開始的,即使用磨刀石,對刀劍進行摩擦。從目數低的磨刀石到目數高的磨刀石,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祛除鏽跡使其鋒芒畢露,重煥新生。

河北父子痴迷古刀劍修復:望為古兵文化保留珍貴歷史

研磨臺。 霍瑾 攝

除了學習最重要的研磨環節外,歷史、考古、化學、美學、金屬工藝等知識樣樣都要學。在修復前,根據每把刀劍鏽蝕狀態與情況先做“金相探測”,“瞭解刀劍的信息,有助於保護與判斷刀劍的年代與當時的鍛造,就像與古人對話一樣。”閆鵬感慨道。

學習古刀劍修復時間久了,閆鵬越發瞭解古刀劍珍貴的歷史價值,也越來越能理解父親對這些古代兵器的感情。他表示,自漢代以後,古刀劍大多都以鋼鐵製作而成,隨著千百年流傳,古刀劍會被氧化、鏽蝕,甚至碎成鐵渣、鐵粉,直至消失。每一把古刀或古劍的製作都是一段歷史,一旦消失,就意味著一段歷史的消亡,而這種消亡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談及未來,閆鵬笑稱,自己現在還只是學徒,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古刀劍修復師,至少還要花費20年。他表示,要在父親經年沉澱的技法精髓裡沉心研習,父子倆一起與時間賽跑,修復更多的古刀劍,為中國古兵文化的傳承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