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高野和明的《種族滅絕》

311 如果我們回到是書在日本出版的時空11年審視,當年的大事自然是311東日本大地震,而官方提供的直接受災死亡及失蹤人口數字接近二萬人,故此《種族滅絕》不可能沒有一種情境上的對照聯想。 從現實的出版流程來考慮,書在三月三十日出版,當然不可能在311發生之後再作任何改動,內容本身和海嘯地震的關連不大,但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小說的出現的而且確有一種「災難小說」的適時性存在,而小說的樂觀積極結局, 某程度也可以提供一種治癒性的心靈撫慰作用。

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311事件令人猶有餘悸

311的切入角度

不過提出從311角度去閱讀《種族滅絕》也非全無因由,圓堂都司昭認為當時日本的總理大臣菅直人,正好被社會廣泛批許為救災反應遲緩,再加上又有包庇東京電力之嫌, 於是一口氣把日本人對官商勾結以及反權力的意權釋放出來。 社會上冒起大規模的民間自救運動,可說是直承自95年阪神大地震後的經驗,從而更有系統透過網絡傳訊而組織起來,展示一場漂亮的公民互助行動。 而這種小人物被無形的體制,乃至說不盡的「老大哥」(用喬治奧韋爾《1984》的說法)在背後操控左右,正好就是《種族滅絕》中的核心主題。

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喬治奧韋爾《1984》的老大哥說法無處不在

小說中的兩名主角,一是傭兵葉格,他為求高薪回報去拯救身患絕症的兒子,於是接受了不知名的危險任務,需要參與一場殘酷的殺戮遊戲,背後的黑手正是作為全國權力中心號令者的美國總統。 至於身在東京的一名普通藥學研究生研人,也是看過父親遺書後,成為孤身努力去為開發新藥奔波的一員,而新藥正是葉格兒子求存的唯一盼望所在。 小說刻意營造的,是不同身份及類型的小人物,在今時今日即使不用同處一時空,但在網絡控制無遠弗屆的情況下,早已進入不由自主的人生軌道,往往成為權力系統左右下的一枚棋子,淪為殺人工具有之,甚或連自己性命不知不覺「 被犧牲」了也無從反抗。

由是觀之,311表面上雖然是一場外來的災難,但究其實與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有千頭萬緒的關係,當中不可見的隱型操控,早已左右了彼此的日常生活乃至生死條件。 一旦不可見的連繫,以可視化的形式「暴露」於公眾面前,大家才登時恍然大悟。 311的外在災難正好肩負起把牽連的黑幕予以披露的功能,此所以在311之後的日本讀者,拿起這本用心經營且份量沉重的災難小說來看,自然就會喚起多角度的聯想而生出一浪接一浪的共鳴同感。

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東京電力在311事件中的責任一直備受詰問

小人物聯盟

我覺得有趣的是,姑勿論小說中的情理是否暢順,但高野和明在《種族滅絕》以小人物聯盟的方式,去抵抗美國作為全球操控者的指令,某程度肯定屬一種作者主觀上的樂觀詮釋。 葉格選擇抵抗命令,結果惹來殺身之禍,但最終竟然可以成功與同伴劫機逃離險地剛果叢林,甚至安然與妻兒重聚。 與此同時,身在東京的研人竭盡所能之後,也得以把及時開發的新藥,透過友人送抵葉格家人手上。 凡此種種,再結合在他們身旁的不少正面人物角色,顯然就是一種集民間志願者眾志成城之力,去抵禦無形的「老大哥」的迫害想象。 回頭說來岔開一筆,高野和明本身是編劇出身,而且《種族滅絕》的電影感也人所共見──基本上來說,閱讀此長篇巨著和看一出好萊塢的大製作分別不大,三線劇情的緊湊相連互扣(美國總統的幕僚群戲、傭兵在剛果前線的生死角力, 以及科學家在東京的分秒追逐),已屬非常典型且精確的劇本設計。

災難時勢下潮流小說 311後科幻自救 高野和明《種族滅絕》

生死角力下只能憑己力自救

再加上在「本屋大賞」排名又高(此屬日本電影改編小說的最精準指南,大部分得獎作均迅即獲青睞),改編成電影應屬指日可待之事。 然而反過從現實來看,一眾在前後成名的作品早已搬上銀幕,而《種族滅絕》仍未見動工,正好帶出小說過分「好萊塢化」的反效果。 簡言之,今時今日的日本影壇,根本已無力去開拍製作一出規模如此宏大的野心災難作,標榜「國際化」的災難小說,反過來因「國際化」制肘而無力透過影像去擴展影響力,到頭來未嘗不是一種終極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