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迴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回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回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回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回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中牟大西瓜市場重心不在鄭州?市民回應:鄭州人不吃中牟瓜

(原載文:河南商報) 針對今年中牟大西瓜的不景氣現象,專家建議在把控西瓜品質的前提下,應該一改散戶自產自銷的模式,走集約化之路,在與外地瓜競爭中,打出全國品牌。

中牟大西瓜市場不在鄭州,有人笑稱“鄭州人不吃中牟瓜”。而隨著今年大西瓜行情不景氣,意欲升級西瓜產業,重點打造精品小瓜的中牟,是否會重新回到鄭州市場?

市場重心遷移

中牟大西瓜的市場不在鄭州

中牟的瓜,主要被銷往周口、平頂山,後來還被賣到了廣州、東北、寧夏。鄭州並不在列。

中牟縣姚家鎮雷家村黨支部書記王拴巧記得,他小的時候,村裡很多人都人力車、用馬車、驢車、開拖拉機,把瓜拉到鄭州去賣,“能買個好價錢”。

雷家村黨支部委員王小林說,那時候鄭州人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買瓜,更有甚者,幾家就能分完一車瓜,“快的很”。

為了幫助中牟賣瓜,2005年至2017年間,每年的5月到8月,鄭州市政府牽頭,抽調市供銷社、行政執法局、公安局、商務局等單位人員,臨時組建鄭州市人民政府西瓜銷售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就是常說的“西瓜辦”。在西瓜辦的協調下,鄭州也出現西瓜直銷點,幫中牟瓜農促銷。

然而,鄭州於2015年開始實行精細化管理,而後,漸漸取消街邊瓜攤。此前嘗試的西瓜直銷點,也漸漸取消。2017年,西瓜辦也成為歷史,退出舞臺。

當然,這個時候,對於中牟瓜而言,市場重心早已轉向外地。隨著名氣漸漲,交通的完善,除了鄭州,外地的客戶也會開車前往中牟“拉瓜”,當地也順勢成立了西瓜市場。漸漸,中牟瓜的市場重心移向周邊。

中牟韓寺鎮大洪村村主任校海成說,村裡的大西瓜主要是外銷。

官方提供的說明材料也佐證了這一點,中牟瓜主要銷往的省外城市有廣東、寧夏、東北等;省內城市有新鄉、平頂山、焦作、周口等周邊地區。可以看到,鄭州並不在列。

根據《規劃》顯示,從全國區域佈局 來看,西瓜產業重點縣集中在華南(冬春)西瓜甜瓜優勢區、包涵中牟在內的黃淮海(冬春)西瓜甜瓜優勢區、長江流域(夏季)西瓜甜瓜優勢區、包涵寧夏在內的西北(夏秋)西瓜甜瓜優勢區、東北(夏秋)西瓜甜瓜優勢區。

綜合中牟瓜的市場和全國西瓜佈局可以發現,瓜期稍前的中牟瓜,和其他冬春瓜一樣,主要用於補足夏秋瓜上市前的空缺。這也是中牟瓜市場重心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牟大西瓜不銷往鄭州嗎?應該是有,但是很少,值得注意的是,中牟的瓜,不是不想賣到鄭州,而是很難:普通的瓜農,不讓進城擺攤,大型的商超和連鎖門店不選,依賴一些商販,瓜農的中間利潤被商販獲得,賣得都是批發價,對於瓜農而言,依然是“看天吃飯”:同期上市的西瓜價格上漲,他們就多賺點,而全國瓜價不緊氣,如今他們只能忍受價格腰斬。

那麼,中牟瓜的出路在哪呢?也許,《 規劃》早就給了答案:黃淮海(冬春)西瓜甜瓜優勢區主攻方向——適當控制面積,穩中有降,要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和組織化、專業化水平,到2020 年,西瓜甜瓜優質果率要達到 85% 。 簡而言之八個字:控制規模,品質升級。

專家:走集約化之路,把控品質,做強自己的品牌

中牟韓寺鎮大洪村村主任校海成說,西瓜確實要豐富品種,而且要對質量把關,“不經過檢測不行,有的人都不到45天的成熟期,就把瓜摘了賣,口感肯定上不去,亂用化肥也會影響西瓜的口感。

大洪村已經嚐到了精品西瓜的甜頭,今年年初,他們成立了中牟萬潤農業專業合作社,凡是參加合作社的會員,可以優先發展禮品瓜(吊瓜),從產到銷,均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看西瓜好不好,就看它的含糖量,“經過把關,我們的瓜的含糖量能達到百分之十三四。”

經過今年瓜價的下跌,中牟姚家鎮雷家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繼華明白了:西瓜價格想穩定,必須保證品種、品質、品牌“三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王拴巧說,目前雷家村的瓜農仍然是散戶模式,不好管理,自己種,自己賣,很難保證“三品”。自產自銷的散戶西瓜種植模式,已然落後。

校海成也表示,雖然中牟西瓜發展了很多年,但是依舊是傳統種植,生產中,對於化肥農藥的把控不夠規範化,沒有統一的管理,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還比較亂。

根據農業部2015年下發的《 全國西瓜甜瓜產業發展規劃( 2015-2020 年)》(以下簡稱《 規劃》),《 規劃》明確指出,生產規模化與標準化程度較低,會影響產品質量安全。而合理的產業結構,要圍繞市場多樣化需求增加早中熟品種、 優質小型西瓜、薄皮甜瓜和哈密瓜品種。

以前的鄭州市西瓜辦常務副主任、鄭州供銷社主任劉五一認為,中牟應該豐富西瓜品種,讓產能更加科學,在把控西瓜的品質的前提下,可以仿照當地的草莓等農業合作社,發揮集約化的優勢,做強自己的品牌。

憑藉以往經驗,劉五一還說,價值低的大瓜,包裝也得升級,而價值稍微貴一些的小瓜,因為皮比較薄,運輸途中經常損壞,做電商,需要賠,對於單一瓜農而言,成本較高,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根據《規劃》要求, 到 2020 年, 西瓜甜瓜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保持在 99% 以上,西瓜甜瓜農產品“ 三品一標”認證基本實現全覆蓋。 而西瓜甜瓜產品品牌化率要提高到60% 。屆時,對於西瓜品質的把關,將有更高的要求。

而就在5月30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河南省氣候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條例(草案)》(簡稱“草案”),草案新增規定:我省擬立法對農產品氣候品質進行認證。中牟的西瓜前面也有望再添“產地”標識。這對中牟瓜,也是一大利好。

校海成介紹,目前種植的小瓜皮薄易碎,不易長途運輸,而大洪村的小瓜主要用於內銷。

是內銷?校海成說,大部分都是賣到縣城和鄭州市了。

看來,小瓜的市場還應該在鄭州,畢竟,這是一個人口計劃要超千萬的國際級中心城市,是家門口就有1000萬人的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