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韻達清空豐巢股份順豐菜鳥物流暗戰再起?

馬雲說阿里不能把別人飯碗搶光,可“不搶光”不代表“不搶”。

申通韻達清空豐巢股份順豐菜鳥物流暗戰再起?

申通和韻達先是投資菜鳥系快遞櫃公司“浙江驛棧”,又從順豐旗下的豐巢科技退股。面對質疑,菜鳥物流的回應很堅決:這不是站隊。

6月14日晚間,“通達系”中的申通快遞、韻達股份相繼發佈公告,宣佈旗下子公司轉讓持有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其中申通全資子公司申通有限向深圳瑋榮轉讓其所持有的豐巢科技9.0948%股權,韻達股份也宣佈將合計持有的豐巢科技13.4673%股權轉讓給深圳瑋榮,交易完成後,二者均不再持有“豐巢科技”股權。

豐巢科技是順豐運營快遞收發終端產品的子公司,旨在解決物流配送行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豐巢一度吸引了“三通一達”的戰略投資,日前出售股份時給出的理由是“實現合理的投資收益”。申通、韻達出售持股後,王衛麾下的順豐系三家公司合計持有豐巢科技69.36%。

拋開站隊猜測,豐巢自營能力究竟如何?根據順豐披露的數據,豐巢科技2018年1-5月的營業收入為2.88億元,淨利潤為-2.49億元。

2017年7月,順豐和菜鳥發表公開信互嗆對罵,國家有關部門出面調停後雙方一度握手言和。馬雲將這次爭端評價為“小夫妻偶爾也吵架”。

菜鳥是平臺,順豐是商戶,但快遞櫃業務流露了王衛做平臺的野心。面對菜鳥背後阿里巴巴龐大的資金、資源和技術支持,順豐的底牌中是否有隱藏的“王炸”呢?

快遞櫃暗戰

豐鳥大戰表面上被國家部門平息,暗地裡一直在持續。

2018年5月底,圓通、中通、申通宣佈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 31.67 億元,投資理由是:各方將致力於提高末端派送時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至今,中通、申通、韻達相繼發佈公告,通達系全面退出順豐旗下的豐巢科技。

“豐巢科技”,由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領航於2015年6月共同投資建造,但合作只持續了三年。融資規模累計已經超過55億元、市場估值也接近100億元的豐巢,成立以來也一直揹負虧損壓力。

申通韻達清空豐巢股份順豐菜鳥物流暗戰再起?

三通倒向菜鳥系快遞櫃業務之前,順豐贏得了對壘菜鳥的一次競購案。2017年9月,豐巢斥資8.1億元收購了中集集團旗下的中集e棧。資料顯示,中集e棧成立於2014年,聚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快速鋪點,目前已經布點1.4萬臺。此前,菜鳥一直在與中集集團洽談收購,不料被順豐搶先。

在快遞櫃規模上,順豐仍處於領先地位。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國快遞櫃數量大約有20萬個,速遞易與中國郵政有7萬個,順豐收購中集e棧數量與之相當,其他快遞櫃在數量上還不具備競爭力。

傳言稱,豐巢與快遞公司簽有“競業禁止協議”,要求快遞公司在菜鳥系快遞櫃和豐巢系之間選邊站。關於此話題,豐巢科技未予回應時間財經的問詢。

順豐的底牌

三通一達退出後,豐巢科技股東由22名降至18名。其中,深圳瑋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持股48.24%,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4.43%;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持股6.69%。這也意味著,王衛麾下的順豐系是三家公司,合計持有豐巢科技69.36%。

申通韻達清空豐巢股份順豐菜鳥物流暗戰再起?

順豐自有一套突圍之道。在國內同行用加盟制、價格戰搶奪電商件市場時,順丰采取差異化的戰略定位中高端市場,通過自營投入運輸網絡建設,保證物流服務的高端和時效,成為快遞業利潤和市值最高的龍頭。順豐的直營模式是對標美國郵政、德國郵政、FedEx、UPS和法國郵政等世界500強物流企業的發展路徑。

做快遞櫃業務,順豐能複製其快遞業務崛起的模型嗎?成立至今,豐巢設立的所有智能快遞櫃,都沒有向用戶收費,高端付費模式無從談起。

菜鳥物流拓展快遞櫃業務,有螞蟻金服提供的供應量金融體系和淘寶支持的物流應用場景,甚至有阿里巴巴集團源源不絕的資金支持。相比之下,豐巢明顯勢單力薄。

然而,王衛的底牌王炸或許在馬雲身上。快遞公司與菜鳥之間微妙的關係或許能衍生出走向決裂的矛盾。

在央視《對話》欄目2016年7月17日播出的《“異類”劉強東》一期中,劉強東就曾提到:菜鳥網絡本質上是在幾個快遞公司上搭建數據系統,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

可預見的是,除了快遞櫃業務,物流無人機、智能手持終端、便攜式打印機等順豐正在研發的終端產品,也不得不面臨菜鳥的侵蝕。(北京時間財經 嶽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