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榜樣

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

榜樣是資源,凝聚著力量;

以榜樣為鏡,

立足本職崗位,勤勤懇懇工作,

守正修德、務實創新、親睦和善,

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人生光彩。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本期人物 宗兆營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一位哲人曾說過:“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於每天都要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一直以來,滕州監獄民警宗兆營用這段話勉勵著自己。

1

做最好的自己,匠心施教種希望

匠心

2017年5月7日晚上九點鐘,一個普普通通的值班時間。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宗兆營沒有停下來休息,此刻他正在給一名罪犯寫信。這名罪犯曾經在他所在的監區服刑改造,2016年底調到某某監獄繼續服刑。宗兆營深知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自己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對這名罪犯的改造產生影響。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他在信中寫到:

調到其他監獄改造對於你來說是件好事,畢竟那裡距離你的家鄉較近,你的親人會見也方便,信中你就提到去年年底你的父親和弟弟看望了你。對了,你的侄女格格又進步了吧?她是一個好孩子,有機會代我向格格小朋友問好啊,祝她健康成長、學習進步!還有你的弟弟、弟媳,他們都很善良,他們在外邊很努力,你也要加油啊!……每一名監獄民警都希望罪犯早獲新生,走上健康的生活道路,在滕州監獄是這樣,在所有監獄都是這樣,相信你在民警的教育下,一定會越來越進步……時刻保持樂觀心態,擁有感恩的心,無論在哪裡都要體現出價值,要用正能量感染他人,通過學習豐富自我,成長自我,期待著你的好消息……

罪犯調走了,宗兆營對他的教育引導並沒有結束,作為一名監獄民警,他懂得一名罪犯積極改造對於監獄、家庭和社會的意義。他忘不了這名罪犯當年入獄時絕望的眼神,忘不了這名罪犯懺悔的心聲,更忘不了這名罪犯在監區育新文化節上表演節目時的喜悅。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項系統工程,幫助他們重塑人生觀價值觀需要監獄民警不懈的努力,對罪犯的教育改造,宗兆營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罪犯棄惡揚善、迴歸正途。他經常與罪犯聊家常、講政策、談人生,在堅持對罪犯進行行為矯治的同時,更是通過自身的正能量和積極心態感染罪犯,正如孔子講的那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他策劃的思想教育課《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讓罪犯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做事;團體諮詢課《陽光心態》,讓迷失的罪犯豁然開朗;新時代政策宣講課,讓罪犯對新生產生嚮往……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宗兆營包管包教的罪犯這樣評價他:宗警官正直善良,他一身正氣,一心讓我們改造好。在罪犯眼中,他既是令人敬畏的管教民警,更是值得信賴的“知心人”。監區有一名罪犯,性格孤僻,思想頑固,改造不積極。2013年起,宗兆營主動承擔了對這名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為了找到教育改造的突破口,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通過查閱該犯的案卷資料和多次面對面談話,找到該犯的癥結,一個清晰的改造規劃浮出水面,創造性地為這名罪犯建立起教育專檔和改造晴雨表。通過每一天的信息繪製動態狀態圖,掌握該犯情緒變化趨勢,及時修訂針對性教育改造預案。經過兩年的努力,這名罪犯改造趨於穩定,從落後分子成長為改造標兵。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 ■■■■

2

做最好的自己,忠心司法求公正

學習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懷揣著對監獄警察職業的熱愛,宗兆營在監管改造一線抒寫著自己無悔的警察故事。2007年9月,他被調整到監區從事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面對嶄新的工作崗位,虛心向同志們學習,向專業書本學習,兩個月的時間用完了兩個筆記本,記錄了兩萬餘字。從罪犯的行為規範條例到計分考核,從指揮罪犯隊列到與罪犯的個別談話教育,從對罪犯的日常考核到行政刑事獎勵,把點滴的知識內化成開展工作的基礎,逐漸成長為改造戰線上的行家裡手。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公正

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對罪犯減刑假釋是重要的執法內容之一,刑罰執行工作相對枯燥單調,在執法上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處處體現公平公正的執法原則。宗兆營作為監區管教助理每年製作的罪犯減刑假釋材料達200餘人次以上,對每一名罪犯的材料都要核對四、五遍。很多時候任務繁重,正常的工作時間幹不完,白加黑五加二就成為家常便飯,正是這種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確保了執法“零差錯”。

一名監獄民警最欣慰的時刻,就是看到罪犯破繭成蝶迴歸社會,成為一名合法公民。宗兆營在為罪犯辦理釋放手續時,都會再囑咐幾句貼心話,送上新生的祝福,多年養成的習慣成為監區民警稱道的口碑。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一年冬天,刑釋人員徐某釋放回家後,因為當地行政區域變動上不了戶口,當地派出所需要監獄對釋放材料作一下證明才能夠落戶口。徐某從濰坊輾轉上千里路來到監獄關押點,內心十分著急。宗兆營瞭解到情況以後,自己開著私家車帶他到獄政科辦理相關證明,又開著車把他送到汽車站,一路上噓寒問暖,讓他感覺到監獄民警的關心沒有因為他的出獄而戛然而止。那時起,每逢春節徐某都會給宗兆營發短信拜年,他也一如既往地回信支持他、鼓勵他。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3

做最好的自己,正心修身塑文化

修身

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擁有這種實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是豐滿的自信的。工作以來,宗兆營先後參與組織了“慶國慶迎中秋”文藝晚會、青年辯論賽、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等文化活動,豐富了民警職工的文化生活。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在2009年12月,監獄和檢察院聯合舉辦“檢警情”文藝晚會,他積極參與舞臺劇《情》的演出。為了在節目中生動再現監獄民警的大愛精神,謳歌監獄民警甘於奉獻的高尚品質,他查閱相關監獄資料,走訪德高望重的老民警,用心感受老一輩監獄人的平凡與執著。一個多月的排練時間裡,他為了不耽擱監區工作、不缺席節目排練,每天都要在在監區和監獄工會禮堂之間往返四五次,一個來回就是三公里,一天下來就是十公里以上的路程,那段時間對於他來說跑斷了腿說破了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最終節目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經久不息的掌聲是對節目組演出人員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監獄民警的最高禮讚。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從舞臺回到現實,宗兆營努力爭當生活和工作的主角,面對組織交給的每一項工作他都要一絲不苟去完成。為了準備一場育新文化節晚會,要提前一個月做準備,白天的時間不夠用,他就加班加點地幹,甚至於把工作帶到家裡搶時間。當看到監區各項教育改造活動結出累累碩果時,他開心地笑了。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宗兆營認識到積極參與監獄文化建設對於個人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他主動融入到監獄文化活動正心修身。2014年2月,在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拍攝的《嚴防每道關口,確保監獄安全》紀錄片中,他代表基層監獄民警介紹了工作經驗,展現了監獄民警對工作的熱愛。多年來他撰寫的專題徵文和理論研討文章二十餘篇,多次獲獎和發表。2016年,作為山東監獄系統“先模人物事蹟巡講團”成員,在全省巡迴演講12場,弘揚了正能量、唱響了主旋律。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民警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宗兆營已經從警21個春秋。21年來,他把責任與擔當扛在肩頭,把正義與公平放在心頭。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有的只是21年如一日的堅持。這份堅持鑄就了一名監獄民警的風采,賦予了他榮耀與力量,激勵他在從警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