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餐飲店因何正在消失?

小而美的餐飲店因何正在消失?

最近比較傷感的而一件事是:家附近一家做砂鍋粥的小店,在苦苦堅持了一年後,還是關門了。

因為常去吃,和老闆也比較熟悉,他家的粥都是老闆親自熬的,裡面加的料都很新鮮,除了鹽,不放任何調味的添加劑,所以偏清淡,但絕對是真材實料。

這樣一個實實在在,老闆具有匠心精神的美食小店,因何就開不下去了呢?

針對這個疑問,老闆憨厚地說,因為自己都是選好材料,當中沒有偷奸耍滑地搗糨糊,所以成本就比較高,所以同樣一份粥,價格就要比隔壁的要高一些,

同時,因為沒有放亂七八糟的調味劑,口味偏淡,不像人家那麼濃烈的鮮和香,所以除了一些老顧客,平時的生意一直很勉強,那些吃慣了油炸雞排,燒烤大肉串的年輕人都說沒味道,嚐了一次就不來了,自己又堅持這種口味,所以生意就沒有大的起色。

沒有誰對誰錯,市場就是這麼殘酷,沒有因為你是健康好食材就對你格外開恩,甚至那些用地溝油,垃圾冷凍食材的小店,反而生意紅火。

鵬叔不禁想到最近兩三年,那些曾經喜歡的非常有特色或個性的小美食店,都一個一個關門了,有時候甚至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好像開不久,而那些看著亂來,甚至厭惡的店到反而一直開著,生意還不錯。

這到底是怎麼了?

是劣幣驅逐良幣?

還是小而美的餐飲店越來越沒有未來,註定被統一連鎖化的大品牌給消滅?

在上海,當然還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蒼蠅館子,類似耳光餛飩,復興路大腸面,天平路辣肉面大王,阿大蔥油餅,阿孃黃魚面等,

這些小店憑藉創始人多年積攢的人氣,已經具備了明星餐飲店的氣質,

某種意義上,不是普通小而美的餐飲店可以模仿的,

普通小而美有兩個核心問題:

一個是老闆很執念,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尤其是口味和食材,堅決不向外面那些妖豔貨色低頭,有骨氣,有個性;

另一個是生意可能一直不夠好,沒辦法做到叫好又叫座,真正來經常捧場的,都是些老面孔,老生意,慢慢地就會變得很小眾,

但面向大眾的中小餐飲,如果把自己變成了小眾,就越發地有點不接地氣了,除非老闆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拉來很多額外的生意,如果是指望著靠自然客流,或者小店周圍的客群來維持小眾的店,的確是很有難度了。

做餐飲店,不是拍文藝片,高冷固然可以拿個什麼獎,但沒有票房的回報,老闆拿什麼去維持經營?

目前已經有一些小而美的餐飲老闆在調整自己的思維,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時,也在利用一些中央廚房的供應鏈優勢,把自己的成本降下來,也在增加受眾面更多,接受度更好的餐品,畢竟餐飲店還是要靠門庭若市的食客才可以撐得下去,走得更遠。

妥協不是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而是另一種昇華,

只有活的長久,才可能成為百年老店,

不然都是曇花一現的網紅餐飲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