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結識了兩位固原的朋友,談起他們的家鄉,他們是這樣形容西海固的:山大溝深,狼多狗兇,喊上一聲能聽見,走到跟前得半天。這話從此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記憶裡。多少次我想象著西海固地區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真想實地見一次。今天機會來了,當我行至海原縣一個村莊,正是中午時分,一位婦女站在門外張望,破敗的村莊,殘垣斷壁,只有狗吠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我停車帶上相機,走進村莊時,發現這三戶居民全部是穆斯林,為尊重他們的風俗,我沒有進入他們的院裡,只在外邊拍了些圖片。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同心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它屬於黃土高原的乾旱地區,有著無數的溝、壑、塬、峁、梁、壕、川,自然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少而蒸發量大,及其缺水,是中國最乾旱的地區。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這位48歲的婦女,守候著只有三戶人家的村莊,丈夫身體不好,在家休息,中午時分她心裡急,在門外對著大山張望。兒子和媳婦移民搬遷了,日子過的不錯,他們兩個去了要拖累他們,就只得守在這裡。其它三戶外出打短工了,她負重看守門戶。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榆樹上有四個喜鵲窩,上午下午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這裡最缺的是水,見到最多的是水窖,一家最多八口。從這做工精良的水窖蓋子上能看出他們對水的呵護。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見到最現代化的就是這輛摩托車,有高低不一致的院牆,形同擺設,因為沒有大門。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養的十多隻羊,下了七隻羊羔,喜羊羊,家裡的收入之一。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一頭乳牛生了一頭小牛,養五個月就可以出售,能收入6000元,家裡全年的收入就靠這牛羊兩筆收入。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為了節約用水,衣服一般半個月洗一次。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露地種的是胡麻,一種油料作物,薄膜上打算種植玉米,種在地收在天,夠吃就不錯了。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這個背篼是裝柴火和飼草用的,上面的補丁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真的應了這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話。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場邊的碌礎閒置多年,沒有收成就沒有用處,晾曬的幹牛糞是過冬時取暖的燃料。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晾曬好的幹牛糞就裝在這裡。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當地政府看他們自強不息,就投資他們修建了這座牛棚,可以養六頭牛。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殘垣斷壁

西海固的一個村莊,只剩三戶人家,一位婦女眺望著遠方

人去房空

在這苦甲天下的地方,回漢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吃苦精神,與大自然搏鬥了成百上千年,可是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他們的付出無疑是徒勞,換來的是身心俱疲,幸福的生活成了祖輩難以實現的夢想。好在政府這些年大力推行整體扶貧搬遷,他們的下一代都陸續走出了大山,開始了新的生活,留下的是這些故土難離色老者。

祝願他們從此卸下心靈的負荷,安逸地度過晚年,讓這苦澀的鄉愁,就終結在他們這代人身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