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昨天一場西風下來,天完全放晴了。

今晨,亮亮的晨光裡,村子裡還有人在吆牛種麥,前邊一個人牽著牛,牛後邊的人是一手執鞭,一手扶犁的,再後邊是跟著一個撒籽種的。連日的陰雨使耕開的泥土潤潤的,亮亮的晨光把這一行人馬的影子射在泥土上,組成了一幅合諧的畫面。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看到這一幕,不由使我回憶起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從上小學時候就開始參加勞動,每年這個時候勞動最頻繁,由學校統一組織參加各生產隊的秋收,收玉米收葵花挖牛糞什麼活都幹過,下午排隊每個同學領兩個饃饃算是報酬,記得一次給一個隊收向日葵時,半天下來,葵花吃的我舌頭尖都痛了,臨收工時,衣服上所有的口袋都裝的滿滿的,不知那位好事的同學放出話,說是下午排隊領饃饃時要搜身,嚇得我們都都掏出葵花籽滿地亂撒……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時候禮拜天也不得在家學習,要參加生產隊勞動給家裡掙工分,象這種秋播時節,我們的活便是拉牛,打胡基(地裡的大土塊)。偶爾貪玩時,大人便罵:你們不跟著好好學,看將來到你們手裡不會種莊稼餓死了著,或者罵:你們不好好唸書,將來就是個打牛後半截的(吆牛種地)。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歲月流逝,如今當我來到知天命的門檻回首過去,我是個地道的農民,卻也是個學藝不精的農民,老一輩那些原始的耕作方式我從未用過,族中大哥大嫂年紀大了,每當幹活累了就吵架,這時便帶出我,你看人家老四(我排行老四),種地胡整這呢,糧食還長得比咱們的好,咱們累死累活出得牛馬力,幹出什麼名堂了?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現在種地的是兩代半人,五零後,六零後和部分七零後,五零後多數保持著傳統的耕作方式,六零後只有少數腦筋不開化的這麼做,七零後現在家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出不了門。也許十年二十年後,農村的地便工業化種植了。

農村有個笑話,說的是一對夫妻把兒子供養成了大學生並參加了工作,兒子回家後父母正在收蕎麥,兒子問道:爸媽,這紅杆杆綠葉葉是啥玩意?父親大怒,一把抓住兒子領口揮動鐮把邊罵邊打,你出門才有幾天,就不認得莊稼了,兒子求饒道:爸,你想把我打死在蕎麥地裡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如今在新聞中看到城裡人到鄉下旅遊時搞採摘,這是一種迴歸自然反樸歸真的現象,也許若干年後,我們農村的八零九零或者一零後的後代,便真得認不得莊稼什麼是什麼了。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個不認識紅杆杆綠葉葉叫啥莊稼的農村娃,現在還記得你爸打你嗎

那種一頭牛一排人悠悠然行進在田野的畫面只有在影視劇中見了。

莊稼,泥土,草根是農民的本色,在這個城市化,轉基因,變異的時代,我們已經離泥土莊稼和草根太遠了。無論社會怎麼轉型,我們需要泥土,莊稼,草根的氣息……

那是一種讓我們感到親切的氣息。

那是一種讓我們得到自信溫暖和力量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