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荊門位於湖北中部,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綜合優勢突出。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豬和水產品產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金針菇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產於沙洋縣馬良、高陽鎮,是世界上著名食用菌之一,因其菇體色澤金黃、菇柄細長似金針菜而得名。金針菇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金針菇中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核酸,日本稱之為“增智菇”,並對高血壓、腸胃道、肝臟等疾病均有療效。國際市場上被稱為“超級食品”,在我國被稱為“中國超級名菜”。沙洋縣高陽鎮垢塜村是全省有名的“金針菇之鄉”。

沙洋小籽花生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沙洋小籽花生產於沙洋縣沙洋、馬良、李市鎮和漢水東岸羅漢寺一帶。該花生與眾不同,殼薄、莢小、米大,顆粒均勻飽滿,曾在全國首屆農展會上獲得好評,被冠以“沙洋花生”之名。“沙洋花生”營養、保健價值很高,生食有化痰生津、降血壓之功效,熟食,炒、炸、煮皆適,同時還是油料作物和各色點心糖果的配料。新中國成立前,沙洋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花生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年成交量達500萬斤。銷往宜昌、武漢、上海等城市,以武漢的銷量最大,在武漢家喻戶曉。

毛李荸薺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毛李荸薺產於沙洋縣毛李鎮,因其形如馬蹄和栗子,俗稱馬蹄、地慄。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食品。荸薺中含有的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髮育和維持生理功能,促進代謝,預防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等急性傳染病。同時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溼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毛李荸薺以個大、質脆、味甜、皮薄、水分足等特點深受城鄉居民喜愛,特製的蜜餞荸薺行銷湖南、武漢、荊州地區和美國市場。

小李子藜蒿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產於沙洋縣李市鎮,又名蔞蒿、蘆蒿、柳蒿、菊科蒿,屬野生草本植物。沙洋地處江漢平原,土地肥沃,野生藜蒿長生不衰,人們歷來有采集野生藜蒿為食的習慣,到明朝初期每年在清明節作為“貢品”進貢到南京。藜蒿含維生素、尼古酸、蛋白質等多種元素。在《神農本草經》中,藜蒿被列為野蔬上品,1993年藜蒿作為“菜籃子工程”在沙洋縣李市鎮大面積種植。每年陽春三月為藜蒿收穫季節。藜蒿是人們喜愛的綠色保健食品,烹製的藜蒿青綠、脆嫩爽口,有開胃理氣、神清氣爽的功效,同時具有祛風溼、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黑土坪紅薯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掇刀街辦交通村歷史上習慣稱之為“黑土坪”,究其原因是因其境內土壤呈黑色粘土,不帶砂性,據傳還是關羽不慎將墨汁潑在這裡而形成的,其實這種土質比較瘠薄,缺少植物所需的養分、水分,不肥沃。解放前,當地有句農諺說:“有女不嫁黑土坪,黑土坪裡累死人。”它的特點還有句順口溜說得更形象:“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團糟。”形容這種土壤粘性特別大,在這種地上經營種植業難度大,勞動強度高是不言而喻的。因它犁地要用犁鏟子,鋤地要用鋤鏟子。在農業學大寨時期,當時的荊門縣委工作組曾設想通過參砂來改良土壤,終因難度大而放棄。就在這樣一片黑土地上,莊稼人一代又一代艱難地生存著。解放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老百姓的生活才逐步得到改善。可就是這樣一片黑土地,卻讓當地人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度過了饑荒。因為那時天干少雨,漳河水庫又未竣工,農民種田只能望天收,農作物都因乾旱缺水無法生長。當地人便想到種紅薯,這種作物耐旱、耐澇、耐貧瘠,對氣候、季節、土質適應性強,塄塄坎坎、溝溝岔岔、斜坡地、畦樑子、田間地頭,好歹能耕種的地方,只要種了肯定有收穫。果然,在那樣的災荒年月,一畝地也可收三四千斤,收穫後便藏到地窖裡,成為人們度饑荒的主要食物。漳河干渠修通後,境內再無缺水之狀,黑土坪的紅薯產量更高,其特點是個大皮薄,又脆又甜,因而遠近聞名。

京山木耳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京山木耳:產自綠林、楊集、三陽、新市等鎮,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不但為中國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等病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它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紫背天葵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金頭蜈蚣

全國特產博覽——荊門市

金頭蜈蚣是掇刀地方的特產。以野生為主,常棲息於磚頭石縫、土坎雜草中,是一種重要的動物性中藥材,藥用特點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功效。蜈蚣分頭部和軀幹兩部分,頭部長有一對螯分泌毒素,頭部背面兩側有一對集合眼,每一對集合眼包括若干單眼。頭部的腹面有口器,為蜈蚣的攝食器官,蜈蚣的軀幹部分有18個體節,是蜈蚣的運動中心,其末節成一利爪。驚蟄過後,蜈蚣開始出洞覓食繁殖,掇刀大部分地處丘陵,森林植被覆蓋密度大,雨水充足,溼熱的環境特別適合蜈蚣生存。春末夏初的晚上,當地群眾常頭戴電燈,在樹林、草地上捕捉蜈蚣,遇到氣溫突變的悶熱天氣,蜈蚣會傾巢出動,趴在草叢上,當地村民捕捉蜈蚣的最高記錄是一人一晚上捕捉千條以上,能賣上千元的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