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鐵路技校:學歷與學力

蘭州鐵路技校:學歷與學力

我的孩子快初中畢業去上蘭州鐵路技校時,問過我一個問題:“什麼是學歷啊?”我不想回答得太過敷衍,追根溯源查了厚厚的《辭源》,令我驚訝的是竟沒有“學歷”這個詞,倒是另一個詞——“學力”映入我眼簾,且對學力有更為詳細的解釋:學力是學問上的造詣,也就是學問達到的程度。宋《范成大》有詩云:“學力根深方蒂固。”可見學力的獲得是需要努力和能力的,所以可以理解為學力是指學習的能力或做學問的實力,也就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綜合能力,它是在經歷各種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感悟而獲得的。

蘭州鐵路技校:學歷與學力

當下社會上通常所關注的“學歷”是指人們在公辦或民辦的教育機構中接受按步就班的課程設置,學習相應的文化知識,通過考試及考評方可拿到一個蓋有教育部認證機構印發的“證書”,俗稱“敲門磚”,也就是所謂的“學歷”了。常見的承認的學習經歷為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學士、碩士、博士等諸如此類。客觀來說,學歷對於學力並不是一紙空文,學歷可以體現出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努力所獲得的學習經歷和能力,但前者是可預見的,而後者是無止境的,在很大程度上後者可以鍛造前者,前者不一定能真正擁有後者。可見,一字之差,學力與學歷的內涵卻千差萬別。

著眼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學力當然比學歷更為重要。但是當今世界各國進入現代文明後,幾乎都成為不同意義上的學歷社會。因為在制度安排上,判斷學歷比判斷學力更簡便明瞭。但是一個有活力的社會,總能找到不唯學歷、尊重學力的彈性通道,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才有了無數文憑低而成就高的佳話。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當前我們的學歷秩序越來越僵化,學歷泡沫越來越嚴重,學歷已經與學力發生巨大的錯位。

現在社會上一部分家長和學生以為考進了大學,拿到學歷就可以找到工作,從而放鬆對學問和學力的追求,“學到用時方恨少”,找工作時又放不下自己的姿態,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還有些學生急功近利,學習社會上的熱門專業,但是有些專業恰恰是入學的時候還是熱門,可畢業時用人單位已經人滿為患。孔子曾教育弟子:“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一個人的學習經歷和能力,如果能從人類和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去取乎其上,怎可得其中或下,乃至無所得?

孔子還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有品格,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君子”,才能夠承擔重大的社會責任,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教育的功用在於培養完整而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這是學力應有的內涵。我們必須反思學歷與學力的錯位,既要反思教育機構培養學生能力和機制的問題,又要反思社會對這種學歷的認可和價值評判體系,注重實際的學力,這不僅有利於人的成長,也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所說:“正確的教育,一方面鼓勵技術的學習,同時也應該完成某種更為重要的事;它應該幫助人去體驗生活的完整過程。這種體驗才能將能力和技術置於他們應有的地位。”

如果說學歷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那麼學力,更使我們藉著學歷的光亮,摸索著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所以我希望蘭州高鐵學校的每個同學都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學力,奮發圖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