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刀叔導讀:解讀梁山好漢歸降朝廷的重要性,其實網上很多。比如,兵力、地理位置和成員構成比例等等。今天刀叔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剖析,去還原一個更真實的場景。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區)。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當然了,這個是正史,宋江就是個劉邦式的“地痞流氓”,卻沒有劉邦的命。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

在《水滸傳》小說中,同正史記載不同的是梁山好漢108將最終都歸降了朝廷。雖然最後成了朝廷的炮灰,保家衛國、除暴安良的義舉感人肺腑。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那麼,梁山好漢為何要接受招安?同時作為作者(施耐庵),為何一定要安排梁山好漢歸降呢?需要肯定的是,施耐庵對於梁山好漢最終歸降朝廷,絕對沒有任何私心,招安是最好的結局。至於為什麼?最後再說

對於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來講,認定招安是最好的結局,無非兩點——軍事力量,人員構成。

刀叔以前通過算過,在梁山最鼎盛時期,算上非作戰人員,梁山約有十二萬人(嚴重懷疑梁山是怎麼乘下的)。十二萬人,到底算不算多?相當於八分之一的大宋禁軍?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這話是不能亂說的,八十萬禁軍是個虛數,梁山十二萬人馬更是虛數,更不能穿越到春秋戰國動輒幾十萬的茬架。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征討梁山的過程中,無論是關勝還是呼延灼,再者如黃信之流,大多數是州府提轄,團級幹部居多,唯一的一個師級幹部(秦明)卻倒戈的非常快

從朝廷派出的領兵將領就能看出,大宋朝根本沒有把梁山放在眼裡。要知道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不過是派箇中將,當然,扯遠了。

再說人員構成,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宋江派掌權,二龍山安撫,降將派主流,這是對108將最基礎的認知。作為領導人,招安符合宋江的訴求,也符合著降將派的需求。招安,或許在梁山沒有大聚義之前,就已經畫好了終點線。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如果就以上這麼分析,今天說的就是廢話了,現在刀叔給你講重點

搞清楚作者為何讓梁山接受招安,其實不需要研究宋江的身份,你只需要瞭解“水泊梁山”到底如何而來

梁山泊是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黃河決口於滑州,洪水淹沒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後才在梁山周圍形成湖泊。這樣,才有了後來王倫、晁蓋和宋江的革命根據地。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然後呢?你需要知道黃河在山東這個地方,屢次改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估計就是民國時期那位校長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汴梁守將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新河道經滑縣南和濮陽、東明兩縣之間,再經山東省鄄城、鉅鹿、嘉祥、金鄉諸縣匯入泗水,由泗入淮,奪淮入海。

也就是說在1128年,梁山泊“斷流”了。那麼撐死了到1200年,梁山泊也得成一個小土山

梁山好漢為何必須接受招安?這個特殊原因,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你說這幫“好漢”還玩毛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