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但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那黃綠的粽葉裡包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離騷》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箬葉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屈原與粽子之間的故事,你可知道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大家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所以吃粽子,卻很少人去仔細瞭解屈原投江的故事和粽子的由來。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粽葉裡包的不僅是美味的餡料,還是屈原與粽子之間幾千年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