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處中國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併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

豆麵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和林的豆麵薄如紙,似銀絲,光滑透亮,深受人們喜愛。農民操辦紅、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麵視為優質白麵。豆麵中放上粘合劑——蒿籽,用水和起來,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點兒的薄皮,幾經摺疊,一雙靈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長的細條,長長的豆麵便做成了。目睹這一高超的手工製品,誰都會食慾大增,交口稱讚。

清水河油炸糕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黃米主要盛產於縣境中西部地區。由黍子加工剝皮便成黃米,可作成涼糕,香美可口,香甜粘軟;磨成面後做成糕,軟精醇香,羊肉蘸素糕,味道獨特,再用上好的酥油炸製成油炸糕,更是極品美食,凡婚喪喜事,過生日、滿月都要吃油炸糕,親戚朋友上門,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多數是蒸出糕,包上豆餡,葫油炸出,撒上白糖,亦香甜可口。

清水河酸飯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酸飯是縣境居民的家常便飯,特別是居住在黃河沿岸的人民,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個“漿米罐”(也稱酸罐子),內盛漿湯,用來漿米,置放於鍋頭或熱炕頭,使漿進去的米很快發酵漚酸。漿進去的米一般多為當地產的糜米。酸飯含有一種菌類,食後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使人體得到更多的維生素。

託縣莜麵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託縣莜麵名聞遐邇。託縣人對莜麵情有獨鍾,三天不吃莜麵思謀見就香。託縣莜麵有蒸、氽、炒三種做法,有涼湯、熱湯之分。先說和莜麵。莜麵須放在陶瓷盆裡和。一半莜麵一半滾水。莜麵和得“放了屁”,有了聲音,民間有“驚死公公,嚇死婆婆”之說,莜麵才和好了。和莜麵有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蒙古糕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內蒙古傳統小吃。將黃米粉炒熟,加適量小麥麵粉拌勻,衝入開水和成硬麵團,加溫發酵。把發酵好的麵糰捏成適度大小的圓圈,下入燒沸的植物油鍋中炸熟即可。特點是外皮酥、香、脆,內部軟、糯、甜。家庭逢年過節都要做糕招待賓客。

大炸羊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內蒙古傳統菜。以羊肉為主料,經掛糊炸制而成。因在製作時所用主料大而得名。將熟羊腰窩肉切成適度厚的大片,放入以鮮湯、小茴香、蔥段、薑片、蒜瓣、醬油、精鹽、味素等對成為調味汁鍋中加熱,待靠至入味。撈出瀝乾水分。雞蛋加水澱粉及芝麻油調成稠糊。勺內添植物油燒至7成熟,將羊肉逐片蘸勾糊下勺,炸成金黃色撈出,切成長條碼入盤內,淋少許芝麻油即成。食時隨帶胡椒鹽。成品色金黃,肉酥爛,味胡香,皮焦脆。此菜在內蒙古地區廣為流傳。

手扒肉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的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

昭君鴨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昭君鴨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後不習慣吃麵食,於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麵筋泡合在一起,用鴨湯煮,很合昭君之意。後來人們便用粉條、麵筋與肥鴨烹調成菜,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

奶皮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奶皮:(蒙語為烏日沫)有兩種:一種是將鮮奶、牛奶或馬奶、駝奶、羊奶放入器皿裡存放一兩天,奶子發酸後,在表面上形成一層薄皮,稱圖黑烏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黃油的原料。另—種是將鮮牛奶入鍋煮熟後,控制火力,微火烘煮,並不斷攪動,使水分慢慢蒸發,奶汁濃縮,在鍋底凝結成一個圓形的黃色奶餅,放涼處陰乾,即成。奶皮純黃夾白,油漬點點,蜂窩沙孔滿布,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膩,營養豐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過節、迎親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親訪友、慰問老年病人的禮品。老年人喜把奶皮切成小塊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盤上席,作為乾果軟糖,則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燒罕鼻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燒罕鼻是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罕鼻即駝鹿的鼻子。駝鹿又稱罕達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鹿,有“森林巨人”之稱。主要分佈在呼盟大興安嶺森林中。駝鹿的鼻部十分發達耐寒,冬天靠鼻子拔開積雪分路行走。駝鹿的鼻子皮呈海參顏色,軟骨膜連著層層薄薄的肌肉,肉質鮮嫩清脆,含有豐富的骨酸和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

燒麥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提起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燒麥莫屬。外地人來到青城,如果不吃一頓美味燒麥的話,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樣令人遺憾。燒麥是一種約有小籠包大小的主食。做燒麥的步驟是:用特製的擀麵錘,把和好、揉到的面墊澱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葉狀;新鮮羊肉配蔥姜等佐料拌成餡,再勾以熟澱粉,成為乾溼適度,紅、白、綠相間,香味撲鼻的燒麥餡;把餡放在燒麥皮子裡輕輕捏成石榴狀,上籠蒸七至八分鐘即熟。燒麥出籠,頓時鮮香四溢。觀其形,晶瑩透明,皮薄如蟬翼,柔韌而不破;用筷子挾起來垂垂如細囊,置於盤中團團如小餅,人稱是“玻璃餃子”。因為內蒙古大草原的羊多以沙蔥為食,自然去羶味,所以,呼和浩特的燒麥吃起來清香爽口,油而不膩。

回族焙子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區特有的小吃,是回族麵點名品。有白焙子、鹹焙子、甜焙子。形狀有圓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焙子都是小麥面發酵,兌鹼烤制而成的。外乾脆內暄軟,有濃濃的小麥面香味兒,是早點中最廣泛,最經常的主流食品。也是旅行最佳食品,常配以鹹菜食用。

羊雜碎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羊雜碎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也是呼和浩特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特色小吃美食之一,在呼和浩特的街道小巷,隨處都可以看到羊雜碎店鋪的影子。羊雜碎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等混合燴制而成,故又名“羊雜燴”,料、製作和食用搭配都非常講究,但價格中等,味鮮湯香,肥而不膩,令人胃口大開。

炸羊尾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炸羊尾在呼和浩特也比較常見,製作時現將羊尾片切成薄片,在羊尾片上裹上白糖、京糕、麻仁摻麵粉拌勻而成的餡料,然後裹上雞蛋炸成淡黃,撒上白糖即可食用。此菜外形豐滿美觀、造型獨特、香甜酥脆,多用在接待賓客宴席上。

風乾牛肉乾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這種食品應該算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其保質期特別的長,而且熱量很高,肉質也特別的肥美,口感非常不錯。

奶豆腐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蒙古族當地人自制一種常見的奶製品,從外觀來看,跟我們平時所吃的豆腐差不多,但並不是是用黃豆做出來的,而是使用了牛奶,還有羊奶發酵做出來的一種食物。入口會有一種微甜的感覺,並且香氣濃郁,而且可以直接泡在奶茶中就能夠使用。

馬奶酒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馬奶酒,直接使用當地的馬奶釀製出來的一種飲料,裡面含有一定的酒精,其實就是將馬奶經過發酵變酸,喝起來有一點酸辣的感覺。在呼和浩特這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都能夠購買到這種馬奶酒,當地牧民如果有貴客來臨總是會用這種馬奶酒來招呼。

奶茶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奶茶其實不是外來品,是咱們大北方的遊牧民族千年之前就已經在喝的日常飲品,只是後來才傳遍了世界各地,並被以不同的方式發揚光大。

燜面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燜面的精髓就在這燜上,多是用鐵鍋燜,據說燜出來的面不僅口感更佳,還非常的營養,不會像水煮那樣破壞麵粉的營養神馬的。燜面用的面可以是生面,也可以是熟面。

蒙古灌腸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漿灌入大腸,做成灌腸。食用時一般在肉湯裡煮10-15分鐘。灌腸可分小腸、肥腸和小肚等幾種。小腸,也叫細腸、盤腸或血腸。小腸一般都是由羊血攪拌的麵粉灌成,故此,得名血腸。而它的形狀很像盤起來的粗繩,盤盤纏纏,因此也叫盤腸。肥腸,也叫作粗腸或肉腸。肉腸則是以它的灌充物來稱呼的。因肥腸粗而直,可用血麵糊來灌充,還可用肉末灌製。以肉末灌製的肥腸叫作肉腸。

醬牛肉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呼和浩特篇

醬牛肉,是內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它始於清代中期,由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族經營者劉祿所創制。他原在歸化城推車經營醬牛肉,後開設了“萬盛永”,專營醬牛肉。由於他選料精細,重用各種調味烹製,醬牛肉鮮味濃厚,因而在清代晚期已馳名全國。如今,它仍然盛名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