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領域深刻變革正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交通運輸領域深刻變革正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當前,交通運輸領域技術革新層出不窮。不僅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共享經濟形態,正在為交通運輸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同時,高溫超導、磁懸浮等先進技術未來也有望為地面交通工具帶來“超音速”體驗……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刻變革,正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在近日召開的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諸多成果集中亮相。行業大咖及專家也帶來了他們對交通科技創新的前沿觀點和發展趨勢研判。

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運輸服務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一個走向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展現在世界面前。

在交通運輸領域,近年來我國獲多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500萬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7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居世界第一;城市軌道交通和運營里程及客運量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3.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龐大而密集的交通網絡激活了新的消費增長點。中國公路學會在本屆大會上發佈的《中國交通運輸2017》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穩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快遞包裹市場增長的第一引擎,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957.1億元,快遞業務收入佔GDP的比重接近0.6%。

交通大國如何邁向交通強國?“首先要有全球視野,同時更要立足自身國情,因地制宜,發展低能耗、低汙染的交通方式。還可以充分利用市場規模大的優勢,為交通發展新技術開闢廣闊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綠色交通、智能交通等10項工作是未來戰略重點。

“‘軌道上的京津冀’充分說明了現代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現代交通不僅提高效率,還催生出高鐵經濟、空港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的經濟形態。”傅志寰認為,實施“現代交通+”,發展以高速、便捷為特徵的現代交通方式,將引領城市和城市群建設,構建國家經濟地理新格局。

走向智能化共享化

如今,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下,交通運輸業已更具“智慧”。路況是否異常、車輛是否超速、司機是否打瞌睡或玩手機……由智慧物聯網公司G7打造的安全機器人,可以實時監控每一輛貨車的運行狀態,並通過AI算法不斷檢測、判斷風險。一旦發現問題,後臺管理員即可通過語音指令提醒司機或報警。據統計,安全機器人上崗後,事故發生率下降了75%以上。

“如今,G7連接車輛總數超過70萬輛,基於對平臺所獲取海量數據開展分析和挖掘,能夠為車輛結構和工況設計提供優化依據;同時通過‘物聯網+AI’技術還能幫助物流企業構建智能化車隊運輸管理體系,全面提升運輸服務的時效、安全和成本管理。”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說。

滴滴出行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劉向宏介紹,滴滴出行在創新服務的同時,一站式智能出行平臺就像一個“交通大腦”,聚合人、車、路的有效信息,通過大數據驅動,實現共享化、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出行服務,“當擁有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後,我們期待能夠和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享這樣的智能出行平臺,共同參與協調城市交通網絡。”

“智能交通引領就是要推進交通大數據共享及交通雲應用,搭建出行平臺,採用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等新技術,實現門到門、多樣化、個性化的智慧出行服務。”傅志寰說,下一步還應全面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構建智能交通安全體系,減少事故,為2030年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降至0.5作出貢獻。

“夢幻科技”將改變生活

“中國版超級高鐵將採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真空管’技術,目前已著手探討時速1500公里的可行性。”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表示,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是在1500米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里,開展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運行測試,試驗速度將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里。

張衛華透露,世界上時速最快的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比例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預計年底前將建成並投入測試,“此前實驗室已驗證過,‘磁懸浮+真空’創造的低阻運行環境能有效提升未來高鐵的速度”。

未來交通不僅更快速,還將更綠色。“綠色船舶的核心是改進船舶推進系統,通過利用清潔能源,實現零汙染、零排放目標。”中船重工集團七一二研究所研究員朱剛介紹,團隊正在開展全鋰電池、氫燃料電池電動力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

停車難問題如何用更加“智慧”的方式解決?蘇交科集團相關負責人李健介紹,該公司研發設計的智慧停車生態系統受到廣泛關注。目前,蘇交科的露天無人值守路內停車系統、無感支付、沉井式地下停車場等項目已在部分二三線城市成功應用。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表示,新技術和新裝備迭代加速,“夢幻科技”和“現實科技”的“時差”加速縮小,作為最貼近民生的行業之一,交通運輸行業一點一滴的創新,都將直接改變每一位出行者未來的生活方式,並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生態。

來自: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