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陳文華:村環衛工成了鄉鄰“義務修車工”

一次熱心相助,被一旁的文明交通志願者傳至網絡,卻發現一位老人多年來寶貴的“舉手之勞”。日前,一個身著環衛工制服、為路人熱心補胎的身影,被黃驊市文明交通志願者上傳網絡,黃驊市羊三木鄉辛莊村環衛工人陳文華也隨著這張定格的照片走入人們的視野,他暖心行為背後的大愛情懷也在這次出手相助中被更多人知曉。

黃驊陳文華:村環衛工成了鄉鄰“義務修車工”

三輪車爆胎有人熱心相助

日前的一個早晨,陳文華騎電動三輪車到黃驊市區辦事,途經青年大街與渤海路交叉口處,正見幾位志願者和一位路人圍著一輛電動三輪車不知所措,老人定睛一看,原來是三輪車爆胎無法行駛。

陳文華停下車,提起紅色塑料袋走到跟前,三兩句說明情況,便著手補胎。陳文華的到來,對於爆胎車主和志願者來說,簡直是從天而降的“救急員”。

陳文華從塑料袋中一一取出千斤頂、打氣筒、扳手、冷補膠等工具。一位志願者跑到附近的陽光政務大廳取來一盆水,陳文華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動作嫻熟麻利地扒下車胎,開始修補。“補胎十幾年了,不用水,我也能判斷出破損位置,不過志願者們都很熱心,一會兒工夫就取來了水,這樣我找起來更方便些。”找到兩處破損位置,陳文華僅用了10多分鐘就補好了。

“我補胎從來不收費。”老人擺手拒絕了車主的謝意,也不問車主姓名,收起工具,在大家的謝聲中匆匆上路。

陳文華的這次伸手相助被志願者發到網絡上,而由這次出手相助,人們更發現了老人多年來的大愛情懷。

義務為鄉鄰修車補胎20年

陳文華今年67歲,在村裡當環衛工已經3年了。而他義務為眾鄉鄰修車補胎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

瞭解陳文華的人都知道,他出門總會帶著一個塑料兜,裡面裝著大大小小的補胎工具,這些工具成了陳文華行走時的伴侶,從不分開。村裡人只要一個電話,陳文華就帶著他的工具直奔救急現場,從不收取一分錢。

20年前,陳文華在本村的窯廠上班,負責倉庫保管工作,因為會補胎的手藝,廠子裡車輛修補工作也全由他負責。在窯廠工作的10多年裡,陳文華練就了熟練的補胎技術,除了汽車之外的三馬車、電三輪、自行車等,他都能做簡單的維修和補胎處理。廠裡工作之外,熱心的陳文華成了鄉鄰的免費修理工,誰家車胎破了、哪家的農用車出了小故障,自然想到陳文華,每次陳文華都有求必應,熱心相幫。

窯廠解散後,陳文華的補胎手藝一直沒有放下。有人說,你有這手藝不收費立個攤可惜了,更何況為大家補胎還要往裡搭錢。原來補胎需要的冷補膠都是陳文華自己掏錢買來的。為了不耽誤事,冷補膠快用完了,陳文華就花錢去村裡小賣部或者進城順路捎回家,以確保隨用隨取。“一盒冷補膠花不了幾塊錢,就是為大家救個急,遇個方便,哪能收錢!”樸實的陳文華這樣回應。

為了隨叫隨到,幫鄉鄰救急,這幾年陳文華將修理補胎工具隨身帶在身邊。無論吃著飯,還是下地幹農活,只要接到求助電話,陳文華都二話不說,放下手裡的活兒,馬上帶著工具直奔現場。有時是農戶家裡,有時是半路上,有時是田間地頭上。

3年前,陳文華成為村裡的環衛工人,他的補胎工具自然跟隨著他上了環衛車,村上4輛環衛車的修理維護工作也落到了他的身上。掉鏈、破胎等小毛病時有發生,陳文華每次都從自己的環衛車上取下工具現場“辦公”,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陳文華從不抱怨,相反,還樂此不疲。“我們的幾輛車壞了都找他,誰家車子破了胎、出了毛病,只要告訴他,他從來都是痛痛快快地答應,騎上三輪車就上門服務,他就是我們村的‘活雷鋒’啊。”提起陳文華,一起幹環衛工作的老搭檔李紹朋滿口稱讚。

20多年了,買了多少冷補膠,修補了多少車胎,陳文華沒有算過,“能為大家救個急就值了!”陳文華總是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