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佰宏以《樑家河》為主題講黨課

為了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踐行“五個紮實”要求,在建黨97週年之際,6月27日下午,延安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佰宏以《梁家河》紀實文學為主題,講了一堂精彩、生動的黨課,詳細講述了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期間的許多“梁家河故事”。孫佰宏從這些故事思考分析、舉例講解,向全體政法委黨員幹部深刻闡述了習近平七年的生活閱歷,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梁家河精神,號召大家領會學習習近平:

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敢為人先的氣魄、一心為民的情懷。

延安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佰宏以《梁家河》為主題講黨課

學習習近平為民造福的初心。當年習近平在梁家河,本來有機會可以早早回北京,可他選擇帶領老百姓致富。打淤地壩、挖沼氣池、成立鐵業社,為梁家河的百姓謀發展,結果是最遲的一位離開梁家河的北京知青。正如他回憶起梁家河時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充分體現習總書記在當年就堅定的有著為人民謀福利的初心。

學習習近平追求真理的精神。從北京到梁家河,那是有著天壤之別。環境在變,可是習近平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永遠不變。在艱苦的環境中,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他仍不忘讀書修身。他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白天利用幹活間隙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反覆研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列經典,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不懈追求。

學習習近平埋頭苦幹的作風。當年的梁家河,土地貧瘠,廣種薄收,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卻打不下多少糧食,他就帶領鄉親們打壩淤地;看到村民吃的是河水,他就帶領大家挖水井;看到四川等地辦沼氣的報道,他就決心在梁家河辦沼氣;看到村民買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要到10多里外的文安驛鎮來回跑,他就在村上辦起了代銷店;看到婦女們白天在山裡幹活,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縫縫補補,他就辦起了縫紉社。在梁家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雖然只有短短兩年時間,卻幹成了其他人幾十年都沒有幹成的事,這種埋頭苦幹的作風,正是共產黨人的鮮明特徵。

學習習近平攻堅克難的意志。當年在梁家河,習近平經歷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培養了直面困難、樂觀積極的心態。在當時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幹出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第一個縫衣社、第一個磨房、第一個鐵業社、第一口水井、全省第一座沼氣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這種攻堅克難的意志是我們每位共產黨員學習的典範。

學習習近平敢為人先的氣魄。當年為了打淤地壩,習近平帶頭跳進刺骨的冰水裡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凍土,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幹勁沖天,打成了豐產高產的淤地壩;為了挖水井,第一個下到井裡掏泥土和石頭,打出了一口大口井,讓全村人吃上了乾淨衛生的井水;建沼氣池時,他帶領幾個青年到十幾裡外的村莊去挖沙子、背水泥……這種敢為人先的氣魄,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風範。

學習習近平一心為民的情懷。

當年在梁家河,習近平與鄉親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他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群眾需要什麼,他就幹什麼。因為習近平表現優秀,延川縣獎給他一輛三輪摩托車,但他覺得不實用,就設法換成了群眾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機、鋼磨等生產工具,切實的便利了當地的老百姓。這種時刻想著人民,一心為老百姓辦好事的為民情懷,正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真實寫照。

“梁家河”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情懷。孫佰宏通過詳細解讀,引導政法委全體黨員幹部要明確目標、增強幹勁,結合崗位實際,提升工作能力。

延安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佰宏以《梁家河》為主題講黨課

黨員們學習後紛紛表示,今後要進一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時的做事態度和做人哲學,以“梁家河”精神為動力,真心實幹、帶頭苦幹,發揮好黨員示範引領作用,積極為平安富縣建設獻計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