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貴州醇,維維股份“酒醒”時刻斷臂求生

歡樂難開懷。嚐了多年酒味的維維股份(600300.SH)終於到了“酒醒”的時候。從酒業黃金時期陷入“酒醉”,到行業寒冬期“酒醒”,維維股份用了12年時間。

在此期間,維維股份不僅經歷了將白酒業務從買買買到賣賣賣,也經歷了業績的高峰與低谷。在伊利、蒙牛等巨頭相繼殺入其主營業務領域腹地的今天,面對越來越嚴苛的市場和消費群體,曾經的豆奶大王尚能飯否?

“食言”甩包袱

6月27日晚間,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負增長的維維股份對外宣佈,擬將所持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醇酒業”)55%的股權作價2.75億元轉讓給控股股東維維集團,從上市公司剝離。

公告指出,此項關聯交易是根據維維集團和公司發展的總體戰略規劃做出的,所得款項主要用於補充維維股份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交易完成後維維股份將取得轉讓收益4900萬元,對當年利潤有一定影響。此外,由於貴州醇酒業借用上市公司資金金額為2.26億元,維維集團承諾收購完成後六個月內歸還上述資金的本金和利息。

據瞭解,貴州醇酒業已經連續多年虧損,對維維股份的業績造成“拖累”。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貴州醇酒業分別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7244萬、6606萬和6363萬元,淨利潤分別約為-4920萬、-4907萬和-5151萬元。2018年一季度,其淨利潤繼續虧損682.71萬元(未經審計)。因此,維維股份此次剝離貴州醇酒業,也被業內視為“甩包袱”。

别了贵州醇,维维股份“酒醒”时刻断臂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9日,維維股份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在持續對酒業進行調整,沒有轉讓意向。如今時間剛剛過去5個月,維維股份“食言”將貴州醇酒業從上市公司中剝離。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維維股份對於白酒板塊的投資可以追溯到2006年。當年11月份,維維股份以8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江蘇雙溝酒業38.27%的股權,成為了雙溝酒業第一大股東。2008年3月份,維維股份增資3600萬元,持股比例增至40.59%。次年,以3.98億元的價格將所持股份轉讓給宿遷市國豐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次轉讓,維維股份獲得了2.1億元的淨收益。

或許是在此次交易中嚐到甜頭,維維股份自此開始了在白酒領域中“買買買”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正值白酒行業處於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階段。

2009年,維維股份以3.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枝江酒51%股權。彼時曾有媒體提出收購價過低,質疑涉及相關利益操作致使枝江酒賤賣,當時枝江酒方面解釋“下嫁”原因是,被維維股份控股後能迅速成為其主業。2013年,維維股份增資2.4億元,使其對枝江酒的持股比例上升至71%。在此期間,維維股份還出資3.57億元收購了貴州醇酒業。

然而在被維維股份收購後,枝江酒和貴州醇酒業並沒有走上預想中的發展軌跡,成為“主營業務”,反而業績一路滑落,甚至出現了虧損,以致於其資產被維維股份“賣賣賣”。在這個過程中,白酒行業從2012年開始步入產業寒冬期,產業和企業發展步履蹣跚。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0月,維維股份子公司貴州醇酒業出讓了部分閒置土地資產。12月,枝江酒轉讓了湖北銀行0.93%的股權,協議作價人民幣約1.11億元。上述兩項子公司的股權轉讓,為維維股份增加淨利潤近7000萬元。

事實上,在2017年,貴州醇酒業董事長就出現過“閃退”,原洋河高管李風雲在就任董事長一職僅83天后便迅速離任。當時有媒體報道稱,李風雲離職原因是“前期維維股份給團隊的股權承諾無法兌現”,同時,在分公司開拓市場、費用審批和權限上,李風雲團隊與維維股份之間也出現了一定的摩擦。上述事件也印證了,維維股份對於下屬酒企的管理出現了偏差。

蔡學飛進一步指出,以維維股份的資本優勢和平臺優勢,理應能夠更好地助推兩家酒企發展。但事實情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維維股份當時對酒企收購動機是屆於對白酒企業高位投資行為,僅將其做為一個短平快的融資項目,並沒有進行過多的資源傾斜和扶植。

聚焦主業求生存

從維維股份的業績來看,縱然有心大力扶植白酒板塊,但似乎也是力有未逮。

據2017年報顯示,維維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6.47億元,同比增長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51.17萬元,同比增長30.5%。值得注意的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8591.68萬元,同比暴跌589.18%。而這已經是維維股份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呈現負增長,2014-2016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6807.46萬元、3139.12萬元、1724.61萬元,直到2017年出現大幅虧損。

别了贵州醇,维维股份“酒醒”时刻断臂求生

值得注意的是,維維股份貨幣資金的期末餘額為19.31億元,有4.54億元貨幣資金由於保證金、受限的款項、用於擔保的定期存款的原因而受限。

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維維股份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主要依靠賣資產止損。從財報來看,僅2017年一年,維維股份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就高達1.45億元,如若扣除上述數字,維維股份的業績則表現慘淡。

在6月27日晚間,維維股份對外披露,子公司維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擬以部分生產性生物資產作價3000萬元對內蒙古蒙貝利牧業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佔其註冊資本的15%。業內將此事解讀為維維股份聚焦大食品戰略的進一步實施。

同時他進一步指出,隨著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國際化發展提速,生產成本提高,維維股份往日積累的品牌發展優勢已經消耗殆盡,在此時甩掉業務短板,將資金資源聚焦到主營業務上的思路是正確的。“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相繼切入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維維股份相當於面臨再創業的嚴峻形勢,如果不能加大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的力度,未來很可能會被行業淘汰。”

朱丹蓬也表示,維維股份品牌老化,產品也步入衰退週期,市場競爭力逐漸減弱。其主業不強,副業太弱,在此情況下剝離副業,收攏資金聚焦主業,以應對市場升級和創新需要,是明智的決擇,不然其品牌將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藍鯨產經 朱欣悅[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