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蔘圈裡的那四種“不速之客”

近年來隨著水質的惡化,池塘底質的老化,大量殺傷性藥物的使用,導致池塘生物多樣性嚴重失衡,由此出現參圈裡出現某種生物大量繁殖,為海參養殖帶來很多問題。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爭奪了參圈本來就不多的天然餌料,佔據有限的海參生活面積,也會導致水特清,易長草等問題出現,以下針對不同的敵害為養殖戶分析具體的誘因以及處理辦法。

頭號敵害—錐螺(俗稱須波螺)

海參圈裡的那四種“不速之客”

主要影響

1、錐螺攝食習性與海參相同,嚴重爭搶海參餌料。

2、為底棲動物,需要附著基,爭搶海參活動面積。

3、繁殖速度快,致使水質清瘦,易長草等危害。

錐螺在近年的繁殖速度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多地區已經氾濫,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這兩年錐螺快速佔領種群優勢。

第一、我們常年做清敵害工作,螺卵沒有了天敵,成螺肆意生長,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底髒,改底不及時,錯誤使用漁藥,底質髒物過多,為錐螺提供有利的生長條件。

第三、水質清瘦,近年海參養殖追求清水養殖,充足的光照促進螺的生長繁殖。

事實證明對於海參養殖池塘中暫時還沒有藥物可以有效處理這個錐螺,我們只能用改善環境和培養錐螺的天敵合力控制錐螺的生長繁殖。

經過多位養殖戶的實驗證明,正確使用漁藥,改良底質、降低透明度,混養梭子蟹,可以起到控制錐螺的繁殖。

二號敵害—蜾贏蜚(俗稱海革子)

海參圈裡的那四種“不速之客”

蜾蠃蜚屬包括50餘種,為世界廣泛分佈。棲於海洋的潮間帶、潮下帶、河口半鹹水或淡水中。絕大多數種棲息於泥或沙中,多數有管保護,或者附著於海藻、水螅、海綿或其他物體上。蜾蠃蜚主要以海底或海 水中懸浮的有機碎屑和硅藻為食。該類小型動物為底棲大型動物的優良基礎餌料,有些種數量相當大、繁殖週期短、生長又快,可作為魚蝦養殖的生物性餌料。

中國常見的蜾蠃蜚有異角蜾蠃蜚、中華蜾蠃蜚和滾卷蜾蠃蜚等。的有機碎屑和硅藻為食。常為底棲大型動物的優良基礎餌料,有些種可作為魚蝦養殖的生物性餌料。

主要影響

1、攝食習性與海參相同,爭搶海參餌料。

2、蹬網礁上的餌料,使其網礁乾淨如洗。

3、蜾贏蜚過多或海參狀態不好時,聚在海參身上。導致狀體更差,影響養殖。

處理辦法

主要以預防為主,控制參圈長草數量,特別是草腐爛時易滋生蜾贏蜚,草死亡後應少量頻次改底。減少殺魚次數,魚可以消滅蟲卵和幼蟲(少量野雜魚不影響蝦的成活率)。培養底棲藻類來降低底層有機物、改練底環境。上訴預防辦法可以有效控制蜾贏蜚數量。

三號敵害—水母

海參圈裡的那四種“不速之客”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游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已知道的約有200種。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釐米到100釐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體內含水量一般可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

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靜後,它只需幾分鐘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

它們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或數月,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主要影響

1、水母較多時影響肥水效果

2、聚集過多產生一氧化碳,易出現海參缺氧。

處理辦法

主要以預防為主,水環境過髒易是水母繁殖的主要因素,春季可以適當調水、使用碘製劑消毒、滅殺幼卵,減少水體當中的有機汙物。聚集過多時可使用漂白粉局部滅殺,滅殺後局部改底(漂白粉須充分融水後潑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