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有隐忧

2016年年初以来,特色小镇建设的号角吹响,各级政府以及开发商都热烈响应。当前全国层面已经批复第一批127个、第二批276个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还有一大批建设计划。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计划建设特色小镇的总量已多达五六千个。

在这场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却隐隐透露着繁荣背后的危机。目前特色小镇发展存在7大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准。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而且越到基层越明显。二是盲目发展,质量不高。三是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四是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市场化不足。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六是盲目举债,积累财政风险。七是房企过度参与。有些以特色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日前,在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峰会”上,学者和企业家纷纷就特色小镇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建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他表示,在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地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划定建设边界,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则谈到,产业兴旺是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首先产业要绿色发展,要坚守耕地红线、生态底线、资源红线、政策红线,要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其次,产业要新型化发展,要发展农业农村的新型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三是产业要高效化发展,真正实现资源再利用、产业再循环、效益再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则认为,深化宅基地改革,进一步放活使用权流转是当务之急,要促进形成建立有效实施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他表示,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要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财产权的登记制度,清理乱占、多占问题,改革完善宅基地福利分配制度,尽力宅基地使用权及农宅交易税费等等。

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特色小镇建设要拥抱“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在数据大爆炸的背景下,乡镇、小城镇在自己特色的基础上,要进入到城市的平台上,不仅要会用,还要能够把平台为你所用。

会议认为,重塑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关系到深层次的改革,即体制的改革,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这一改革,要科学设计改革路径,稳妥把握改革节奏,坚持先破后立,整体前进的原则,瞄准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两大核心,坚定不移的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易,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