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家鄉有條小河,大約十里之長,河的上游分成兩叉,成Y字型,沿Y字型河系分佈了7個村莊。小河沒有源頭,十里沿途的泉水、小溪彙集成河,到最下游的我們村,便可見河水嘩嘩了。有人說:有河的地方就美,有水的地方就靈。但我們村既不是名地,也不是勝景。我只知道,有一條小河真好!

我只知道,有一條小河真好!

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春天來了,小河解凍了。農曆三月後的河水溫暖了,村裡的女人們來到小河,三五結伴,洗衣淘菜,有的蹲著,有的坐著,挽起了袖子,提高了褲褪,幹著活,說著笑,好一副"清水石上流,女子水中嬈"的美景。忽然間,河水變渾濁,抬頭望上游,幾個玩皮的小孩專門攪渾了河水,女人們開始罵開了:他這些侯老子,害死人了……一兩個女人起身追逐孩子,孩子們幸災樂禍,根本沒有怯陣,反而覺得罵象撓癢癢一樣舒服,扮了一個鬼臉作為回應。

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夏天,小河的上空蜻蜓成群,蝴蝶飛舞。受了苦的山裡男人,放下工具,急忙雙手掬水,洗個頭臉,爽透了。個別圖爽快的男人,乾脆穿個短褲,裸露脊背,坐到了河中間,享受著流水的衝涮與拍打。在小河岸捉蜻蜓是件很有趣的事,蜻蜓多為兩種,一種藍的,一種紅的。藍的飛得低,易捉;紅的飛得高,難捉。捉蜻蜓的小孩們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踮著小腳,縮著脖子,慢慢靠近落在石頭或柴草上的蜻蜓,拇食指象一鉗子,一捏便成。一晌午能捉好多,用線繩串起來,玩起了風箏。

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初秋,小河兩岸野草叢生,村集體的牜撒在了小河的兩岸,綠草顯黃牛啊!有趣的是被夏季洪水侵犯了的河邊緣堆積了很多淤泥,小夥伴們手拉手,腳並腳,排隊踩淤泥,越踩越稀,越稀越踩,一會兒踩出一大片似橡皮膠的泥沼地,人還陷不進去,我們叫這種玩耍為"喂肥豬",還真形象。我家瞼畔下的小河形成了一段石槽,大約五、六米長,一到夏末初秋,石槽表面形成了象苔蘚一樣厚厚的一層附著物,非常光滑,村裡的孩子都愛在這裡玩。一群孩子赤身裸體,一個摟著一個的後腰,坐在石槽的上邊往下滑,尋求刺激和歡樂,很象現在幼兒園的桶式滑梯。

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冬天,小河結冰了,象一條潔白的玉帶彎彎曲曲,十里盤旋。吃冰凌、溜冰車是孩子們的嚮往。小河的東岸基本上是石崖,石崖上平時一直往下滴水,到了寒冬便形成千奇百怪的冰凌群,但大多是錐形,折一個冰錐子,握在手裡,先用舌頭舔,嘴唇抿,然後用牙咬,大口大口吃,相比現在的城市孩子掏錢買冰棍,多有口福啊!溜冰也是孩子們極有趣的玩耍項目,大孩子們基本都有冰車,四根木條釘一個方框,兩根對稱的木條下鉚兩段鐵絲,再附件做兩個手錐子,人坐在冰車上,兩手用力往後撐手錐子,反作用力推動冰車前行,象划龍舟一樣。溜冰車的多了,便開始比賽,看誰劃得快。相比之下,小孩子們就沒那麼爽了,因為不會自己動手做冰車,於是就乾脆抱塊石頭放在冰面上,一個坐在石頭上,另一個拿繩子拉著,輪流坐樁,尋找樂趣。

在延川,有一種情懷叫“家鄉的小河”

小河裡玩耍,在童年的記憶裡我的印象最深。有一次,我們村的三個孩子正坐在小河裡嬉水,來了一個寫標語的大男人,看見幾個孩子玩得起勁,便訓仨孩子站起來,他拿著毛筆,蘸著墨汁,把仨孩子下身"小弟"都染成黑色的小地雷,仨相互看著、站著,還不讓他們叫,也不讓哭。他完事後便在河岸的石崖上寫了一行大字,後揚長而去。後來仨孩子上學識字後才知道寫的是 :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哈哈,真逗!

近些年,

小河水量小了,村裡人口少了,

小河沒有以往的歡樂了,

而我卻忘不了家鄉的這條小河!

文/劉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