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石柺區四種模式助力“精神扶貧”

石柺區堅持將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與精準脫貧攻堅緊密結合,以“精神扶貧”為抓手,全力補齊農村牧區“精神短板”,不斷促進形成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全程文明的城鄉文明一體化大格局,為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精神動力。

典型帶動+扶貧。通過樹立脫貧標兵、致富能手等形式,以先富帶後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主體意識和內生動力,從骨子裡挖掉“病根”,摒棄等、靠、要消極思想。為了引導廣大農牧民向身邊模範學習,比孝老愛親、比家庭和睦、比文明禮貌、比鄰里和睦、比發展生產、比脫貧致富,石柺區開展了各類道德模範和示範典型推薦評選活動,推樹自治區首屆文明家庭趙福珍家庭等市級以上先進典型19人;推樹出3個“自治區文明村鎮”、7個“全市文明村鎮”、10戶全市“十全美麗庭院示範戶”、7戶區優秀“平安家庭”等典型。各類道德模範、先進典型競相湧現,有效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激發了廣大群眾共同致富的熱情。

鄉風文明+扶貧。結合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道德模範、致富能手、扶貧包村包戶幹部到嘎查村,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脫貧政策學習宣講活動,著重宣講黨和政府出臺的產業、金融、就業、教育扶貧及醫療保障等方面惠民政策,真正實現黨和政府的聲音全覆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蘇木鎮街道、嘎查村社區和各部門分片、分時段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整潔村容村貌,創造和諧生活環境;引導貧困群眾參與完善、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加強自我管理與約束,倡樹文明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出良好脫貧攻堅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