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800mm口徑“古斯塔夫”巨炮

二次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克虜伯兵工廠建造完成後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 而後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暱稱“多拉”。)列車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1942年夏天,希特勒調集237個師的兵力,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蘇軍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塞瓦斯托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藥庫發生意外爆炸。這座彈藥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

希特勒上臺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後,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製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暱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鬥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臺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裡。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臺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竟不顧彈藥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了“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二戰結束時,“多拉”炮成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以後又被運到盟軍佔領區,成為盟軍研究巨炮的樣品。最後,這座空前絕後的超級巨炮被盟軍拆解,結束了它短暫而奇特的—生。據說盟軍熔化這門炮用了七天七夜。

巨炮全貌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炮彈的大小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炮彈爆炸場景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炮管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