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端午節丨先有屈原還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一曲兒歌唱罷,端午又至。現在大家對於端午節的認識就是三天假期,但父母們已經要開始面對孩子們的問題:什麼是端午節呀?然後初為人父人母的答案自然是圍繞著印象中的屈原、粽子、雄黃酒的故事展開,其實,這裡面有個誤解,那就是先有的端午節,而屈原的死只是恰好選擇了這一天。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從夏朝開始古人就有了對於天象的觀察,並誕生了曆法的概念,我國依次出現過夏曆、商曆和周曆,三種曆法的不同主要區別每年開頭的月建不同,夏曆以建寅之月為首,商曆以建醜之月為首,周曆以建子之月為首,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夏曆”。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夏曆中已經有了對於節氣的劃分。夏商周時期在臨近夏天的時候有許多節俗活動,均與夏令有關,且與夏至時間相鄰,故稱為“夏至節”,在此日要進行各種驅蟲、灑掃、祛暑等傳統的習俗,來迎接夏天的到來。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到了西周時期,吳國和越國地區又融入了以“龍”為代表的圖騰祭祀活動,龍舟競渡以及粽子,粽子是我們常叫的俗稱,它的正式名稱叫做粽籺,是龍舟競渡的時候投食江裡的蛟龍的。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你不知道的端午节丨先有屈原还是先有端午?

端,在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自此,端午節的稱謂便流傳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