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怕孩子無聊,就把他們每一分鐘填滿

朵妹的話

大家好,我是朵妹!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特別介紹一本關於博物館前身的書。這本書曾獲 2015 年博洛尼亞童書展非虛構類特別關注獎,獲獎辭中說道: “顧名思義,這本書是稀奇物品的收藏集,它別緻的豎翻格式讓人感覺就像一個收藏櫥。每一個對頁都展示了世界上神秘的奇蹟,包括獨角獸和其他想象出的動物。色彩鮮豔、飽和度高的插畫能將讀者帶回那個私人收藏風靡的時代,畫中那些罕見的文物最後都進入了現代博物館。《珍奇百寶屋》是發現、驚奇、欣喜之源。”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社會調研活動,研究的是新式教育華德福的教學模式。組員們在一所華德福小學展開了實地調研,調研回來的路上,每個人都不禁感慨:要是小時候在這樣的學校讀書就好了啊!

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說呢?

當時一進去那所華德福小學,便覺得校區異常寬敞。教學樓倒佔地不多,主要是學校裡有一片很大的自然區域,種著花、草、漿果灌木,甚至還搭了個棚子養了羊。校長介紹說這裡是有機農場,學生平時會在園藝老師的帶領下親耕親作,感受季節與生態的變化。

在華德福教育中,一切課程都需要孩子手、心、腦的整體參與,灌輸知識式的教學不被提倡。

這不僅讓那所華德福小學有了園藝、布藝等特色課程,常規學科的教學方法也別具一格:語文課上,孩子需要策劃編演一場戲劇,來實現對歷史故事的理解;數學課上,孩子要進行拋球接球的互動,來感受數量、質量的含義;地理課上,孩子則被鼓勵出門徒步觀察,繪製出合乎比例的社區地圖……

與這樣的教學形式相匹配的是,華德福教育廢除了競爭性的測試和評分。任何相對於孩子自身的細微進步,都會受到老師的鼓勵。

這樣的學校,怎能不令飽受應試教育痛苦的我們嘖嘖稱奇呢?

當然,華德福教育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且不考慮就讀學費高昂、較難應付升學這種現實性問題,光是華德福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都還存在爭議。但我始終難以忘記,在那一天的旁聽課程中,孩子們興致勃勃且高度專注的一張張笑臉,那是無論如何都裝不出來的。

能夠激發並保護孩子對知識、對世界的好奇心,我想華德福教育最寶貴的地方莫過於此。

● ● ●

培育孩子的好奇心有多重要?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錢穎一曾經提出過這麼一個公式:創造力=知識×好奇心。傳統的應試教育在增長孩子知識的同時,有意無意壓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兩種創造力所必要的元素無法形成合力,這就是我們的學校很難培養出傑出人才的原因。

美國的加州大學則從1979年起,基於智商、內在學術激勵、學校表現和幸福感等因素,對100多個孩子進行了跟蹤測試。研究發現,那些好奇心強烈、樂於接受新任務的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結果上,都比同齡人表現得好,包括閱讀能力、數學成績、大學錄取率等。根據老師的評估,好奇心強的學生學習更加努力,學到的知識更多。

好奇心之所以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是因為它是一種受內在驅動的學習動機。

與為了獲得家長、老師的表揚而學習不同,好奇心強烈的孩子能夠從學習本身中獲得快樂,從而自發地探索起各種學問來。因而也不難怪,作為萬世先師的孔子,把好於學、樂於學作為了治學的理想境界。

去年,有一位叫作趙慕鶴的老爺爺在網絡爆紅。75歲時的他,不懂外語,卻獨自背上揹包到歐洲旅行。87歲時的他,為了鼓勵孫子唸書,參加大學入學考試,4年後拿到學士學位,隨後又以98歲的高齡,成為全球最老碩士。現在,趙慕鶴105歲了,仍在學習如何用電腦上網買車票。一次朋友打趣道,“老趙,你都要死了,還學這幹嘛呀”,趙慕鶴回答“可是我還活著呀”。

只要還活著,就永遠保持著好奇心不斷前進,這就是趙老帶給網友的感動與驚歎。平心而論,相比起那些以純粹的求知慾為驅動力,取得過非凡成就的大科學家、大藝術家而言,趙慕鶴的前半生顯得十分平平無奇。但正是他退休以後,浩浩蕩蕩探索世界的舉動,讓作為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人生的可能性:始終對未知事物懷有憧憬,始終抱有開啟新的旅程,挖掘出未知自己的勇氣。

懷著這樣的勇氣,著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在42歲的時候毅然辭職,轉入相對陌生的投資圈從頭創業,聲稱好奇心是女人唯一可以抵抗歲月的方式。而當她給兒子寫信,也在信中飽含深情地寫到,“世界的大小,很多時候沒有捷徑,要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鼓勵孩子帶上好奇心去探索世界。趙慕鶴、張泉靈以他們的經歷向我們證明,好奇心不僅僅是取得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的標配,更是讓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得以尋找生命意義,享有豐盈人生的必然心態。

● ● ●

當然,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少父母已經熟讀過各類育兒聖經。最大的難題或許不是意識不到好奇心有多重要,而是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雖說傳統教育會扼殺好奇心,可是現在的升學壓力那麼大,不報這個班、那個班,怎麼應付考試呢?雖說華德福教育強調實踐學習的理念是很好,可是自己工作那麼忙,哪有太多時間帶孩子去郊外,摸遍每一棵樹的皮、聞遍每一朵花的香呢?關於好奇心的培養,實在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這就不得不提到這本《珍奇百寶屋》中,主人公魯道夫二世的經歷。

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

魯道夫二世肖像

魯道夫二世生活在16-17世紀,是著名的查理五世之孫,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尊貴如他,自一出生起就達到了眾人無法匹敵的地位高度,可是對於魯道夫二世來說,能夠點燃他生命之火的,不是權力與金錢,而是科學與藝術。

在魯道夫二世的城堡裡,聚集了大批哲學家、藝術家、占星師和鍊金術師。其中出名的有,用動植物拼貼人像的畫師阿爾欽博託,奠定了天文學基礎的開普勒等人物。除此之外,魯道夫二世花了一生的時間,收集、整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包括火山岩、龍血、當時最大的鳥籠等等,最終將他的珍奇百寶屋建設至巔峰,直至成為了現代博物館的前身。

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

《珍奇百寶屋》實拍

論身不由己,誰能比得過始終肩負政治重任的帝國皇帝呢?生來是一顆探索世界的心,卻無法走出宮闈重重的城堡,於是便將萬事萬物召喚到他的領地來,悉心收藏,搭建起一個最為美麗稀奇的珍奇百寶屋。我無法想象,魯道夫二世是如何在面對他根本不感興趣的繁雜政務中,小心翼翼地呵護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但我彷彿可以看到,當他流連於自己的心愛珍品時,是怎樣無數次藉以想象神奇遠方的模樣。

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

《珍奇百寶屋》實拍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刻意脫離現實,打造出一個關於好奇心的培養皿。而是要學會如何與身不由己的現實抵抗,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天性。

● ● ●

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抱著爸媽買的《十萬個為什麼》,跟朋友坐在小椅子上,你讀一頁我讀一頁。等放了學後,就一起聚到小區的庭院裡,去觀察蝸牛爬過的痕跡、比拼誰撿的落葉最好看。但是隨著年紀漸長,這種有趣而無用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少。而為了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對網絡遊戲的依賴卻越來越嚴重。也曾在中學時期因為這事,跟父母有過不少摩擦。

現在的我參加了工作,偶爾也會在放鬆時打打遊戲,但基本只是學習時間的十分之一二了。因為在大學難得的自由時光中,我又逐漸在霍金的宇宙、盧梭的契約、梵高的星夜中,找回了那個沉浸在《十萬個為什麼》的奇妙世界中的自己。對比之下,就不會對只能帶來即時性快感的網絡遊戲那麼上癮了。

如今,《王者榮耀》被各路家長廣為詬病,聲稱太影響孩子的學習了。騰訊公司也響應了大家的號召,推出防沉迷系統,限制未成年人玩這款遊戲。可是,每每看到《王者榮耀》爆出的負面新聞,我總是會回想起中學時期,那個偷偷打遊戲打到凌晨三點,上課時滿腦子都是遊戲策略的自己。那個在應試教育、競爭性測試中,被圍剿得對世界失去好奇,把知識當作工具的自己。如果那個時候就有《王者榮耀》了,恐怕心靈空虛的我,也會用光自己所有的智商,想方設法地去破解防沉迷系統吧。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無聊,害怕孩子競爭不過別人,就用興趣班、補習班把他們的每一分鐘填滿。過早失去了求知與探索的樂趣,他們就會在不久的未來,用網遊把自己的每一分鐘填滿。孩子視角中的外界其實很豐富,任何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可能都是一次全新的接觸與冒險。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的世界保留一個角落,裝下他們的好奇心。

博洛尼亞童書展獲獎作品

帶您進入博物館前身

《珍奇百寶屋》

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

[法] 卡米耶·戈蒂埃 文

[法] 珍妮·戴塔蘭特 圖

後浪丨花山文藝出版社

定價: 99.80元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不要因为怕孩子无聊,就把他们每一分钟填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