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芒種忙,麥上場。”這是流傳在皖北鄉村的一句農家諺語。進入陽曆六月,乾熱的西南風一個勁的猛吹,枝頭的杏子被吹黃了,田裡的麥子也被吹黃了,農民也該進入緊張勞累的三夏收種了,“芒種”季節的到來三夏的農忙更加的明顯了。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在山區高低不平的小麥地無法使用機械、只能用人工割麥,看到父老鄉親們用鐮刀彎腰割麥子,捆麥子的身影深有感觸。這延續幾千年的傳統農耕古文化,現在依然呈現在皖北鄉村的田間地頭。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多以老弱病殘留守為主!年輕人為了生計、無奈之舉撇下妻兒老小,背井離鄉奔赴天涯海角打工。種田、實在艱難。起早貪黑,汗水漣漣。一年四季,不得休閒。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鄉村的父老鄉親每到農忙和過節時,都盼望著在外打工的兒女能回家幫點忙!家一個平常的字眼,一個令人溫暖的地方,是多少兒女留戀的港灣。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回到家中,你就有著一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身份,是父親、母親、是兒子、女兒,抑或是爺爺、奶奶.......血緣與情感的融合,賦予了你在家中身份唯一性的識別,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唯一性的血緣的延續。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在外打工的遊子能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母愛,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父母對兒女的關愛是世上任何一種文字都難以形容的。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歲月靜好,時光無痕。讓我們常回家看看,看看日漸衰老的爹孃,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話,也會讓爹孃快樂。回家的旅程是很重很累,但不要因旅程的勞苦而放棄回家的問候,家中駝背的老孃在倚門遙望兒女回家的路,

麥收時節父輩們的日子一希望在外打工的遊子能常回家看看!

牙齒光光的老爹在騰椅中盼兒歸家,兒孫的回家讓老屋又一次有了歡聲笑語……常回家看看吧,看看我們的爹孃,哪怕只為他們輕輕地捶捶背、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聽一聽他們有些遲慢的話語,也會撫平他們思兒、想兒、念兒的心絃……

圖文/王紹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