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過小縣城的生活:人情味,煙火氣

在大城市過小縣城的生活:人情味,煙火氣

中國的一線城市裡,你或許可以見到縣城式生活的影子:冬天低廉的小吃店,搭著厚厚的門簾子。食客們絡繹不絕地進店,卸下半新不新的外套。老闆亦是廚子,一刻不得閒。不消一會,食客消滅掉刀削麵或蛋炒飯,拿一次性餐紙擦拭油膩的嘴唇結賬離開。

公司白領們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個個手捧星巴克,在有三分熟牛排和白蘆筍的高檔餐廳流連忘返。那些夾在高大寫字樓之間的小餐館,一到飯點兒,顧客便排起長龍。

服務業則幾乎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力承包:快遞、保安、建築工人、裝修業、服務員、月嫂、中介……他們操著各自的口音,努力遵循大城市的遊戲規則,比如保持距離,比如時刻的微笑。

真正的縣城生活並不受人待見。尤其是那些已經習慣大城市規則的人,回到縣城,他們會感到不適,就像一位網友所說:“當我回來(縣城)看到這裡的人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可以說,直接亮瞎了我的雙眼,我感覺生活在另外一個落後貧窮腐敗骯髒的世界裡。”

在大城市過小縣城的生活:人情味,煙火氣

與熟人社會的縣城不同,城市生活更講規則

在大城市裡一邊接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規則、邊界感和相對公平的機會,一邊享受縣城式生活的便利,這才是人們想要的。

前者是規矩,後者是人情;前者與這個時代同步,後者則相對滯後於這個時代;前者是空虛寂寞冷,後者則是充斥著煙火氣的俗世幸福感。

華語版《深夜食堂》讓人失望的一點,就是根本沒有煙火氣和人情味。於是,網友們紛紛腦補哪些場景才是中國式深夜食堂該有的樣子。作家張佳瑋翻出三年前寫的一篇《最好吃的外賣是怎樣的》,並加上這樣一句引語:“我覺得我國若有深夜食堂,該是這樣的。全國類似的故事不知幾千萬個,只是都屈沉在街頭巷尾了。”

在大城市過小縣城的生活:人情味,煙火氣

中國版深夜食堂中的“茶泡飯三姐妹”

在文章裡,張佳瑋寫到,在上海時,他和女友常常在一家湖北館子叫外賣。如果點多了,老闆會打斷他:“你們兩個人吃不掉!聽我的,一個粉蒸肉就可以了,我再給你配個。”

外賣送到,多了兩樣東西:一樣是綠豆漿,一樣是清炒洪山菜薹。“你們老叫我家的,這兩個算我送的。”

後來張佳瑋離開了上海。數年後重回上海,想起那家湖北館子,他打電話過去點菜,讓人家先做起來,自己一會兒就過去。“對面應了一聲,隔了一會兒,很溫和地補了一句:‘回來啦?’”

所以,“最好吃的外賣,就是你叫了,老闆能記得。這點兒會心默契,比暖和的外賣還動人”。

市井生活是一種非理性的、缺乏邊界感的生活。任何人的生活都有可能被其他人摻上一腳。有些人努力擺脫這種縣城式人際交往模式,甚至嚮往日本式人際交往的疏離(或者說冷漠),對過分的熱情保持警惕。

但另一方面,你在大城市裡“空巢青年”當久了,如何排遣空虛寂寞冷又成為新的煩惱。“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錢鍾書的這句話正是都市人困境的寫照。

你選大城市生活,就要接受規則的約束;你選小縣城生活,就得接受邊界感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