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琴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珍品,雅俗共賞,值得弘揚

近日,有有幸欣賞一臺晚會,聽了著名山東琴書表演藝術家劉士福的作品《退彩禮》,深深地被這種藝術表演所打動:質樸的演唱,軟弓胡琴、揚琴、碟子絕妙的演奏,加上接地氣的故事……


山東琴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珍品,雅俗共賞,值得弘揚

山東琴書,願為小曲聯唱,起源於山東濟寧,流行於華北、東北一帶,它於清乾隆四十五年前後形成,自稱山東洋琴或文明琴書,1934年,鄧如九在天津電臺播唱時定名為山東琴書。

琴書以唱為主,以說為輔,唱詞基本位七字句,演唱者為一至五人,以敲打揚琴為主,其餘人員亦分唱角色件演奏樂器,早期有七十二曲牌之說,現以《鳳陽歌》《垛子板》為常用曲調。琴書的主要樂器有:揚琴、墜胡、古箏、軟弓胡琴、四胡、三絃、簡板、碟子等。傳統曲目有《拳打鎮關西》《梁祝下山》《水漫金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