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在反社會人格和變態人格下被動死去的靈魂。

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1.後現代社會中人的心理疾病

1879年,當德國心理學家兼哲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的時候,心理學終於從哲學的母體分離,從此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然而,當心理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反而會發現兩者其實並非是一種截然分立的對抗關係,在很多問題特別是核心的終極問題方面,心理學和哲學其實仍然處於一種相互交融當中。

對於後工業時代人們的心理狀態呈現出的更多的複雜性和隱晦性,我們除了利用心理學進行分析,還需要哲學的幫助。因為哲學從一開始就是心理學的動力之源。當康德完成三大批判時,曾用理性王國形容人類思想的界限,在這個王國的邊緣,人們處於一種既相信理性能夠認識世界和先驗的存在同時又無法妥善應對日益複雜的現實的矛盾之中,而這中間似乎正在出現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即在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今天,相信理性和生存意欲之間缺少了一種能深刻進行自我認知的某種東西。結果是:人群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由於社會現實導致的精神和心理問題,人類的心理和性格變得越來越複雜和不可捉摸。

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針對以上困境,有學者提出最好將人放置在現實的人際互動關係中,以便更好的反觀自己,讓無數遊蕩在理性王國邊緣的人們重新找到精神的歸宿,看到真實精神家園的存在,進而建立起理性和感性的深度融合。

現代心理學提示我們,人們每天都會出現各種心理狀態,從早上一直到入睡,我們的心理狀態一刻都不停息。這些狀態決定著我們每天的心情和情緒。工作、社交、家庭或學校生活,這些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細微節點,都可能是促使我們的心理產生波動的原因,我們的內心總是躁動不寧,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石子,形成的漣漪會一波波地向外擴散,影響到他人,他人的他人。

2.人格面具和鏡子中的自我過濾

“人格面具”和“陰影”是榮格人格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指一個人在公眾場合為求得社會認同和接受而展現出的人格,簡單說,就是為了融入社會,求得自保和地位,我們的人格會自動的為自己帶上一個面具。然而問題出現了,現代社會的浮躁和虛榮讓幾乎所有人都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心理學家指出,這會對人的自然的心理健康造成相當的損害,之後會對各自的心理產生一定的“陰影”,而“陰影”是人的心靈中最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包含了在社會的重重規則和法律中無法表現出的人的基本動物性。

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通過鏡子反觀自己,過濾自我,是讓我們認清本我,合理疏導每個人心中的“陰影”的有效辦法。因為陰影(無論是內在造成的陰影還是外在造成的陰影,無論是家庭陰影還是社會陰影,無論是童年陰影還是成年陰影)並不會由於社會的壓抑而消失,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反而是當這種壓抑過於嚴厲時它會以災難性的形式爆發。對待心理陰影我們最佳的處理方式應是疏導而非壓抑本能所釋放出的隱秘能量,最理想的做法是:讓自我意識與陰影和諧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後將結合後的超級自我投入到更富於創造性的活動中去,而不是過度壓抑本我,最終造成反社會或心靈扭曲的人格。

我們要認識到,人是複雜的,是多重性的,現代生活的多元化和個人主義更加重了這點。人在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時,往往會選擇避開那些對自己發展不利的,轉而求向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比如,沒有會認為自己是個無用之人。比如,想要固執的控制他人,為己所用。比如,有些人表現得不知變通和自以為是,喜歡佔領道德制高點,故意顯得比其他人有正義感。這些都是人性中本我的無意識表現。有心理專家把這種行為比作每天都習以為常的在鏡子中看到另一個我,但是由於習以為常,所以罪惡在爆發時就變得很容易很符合常理。

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現代社會的種種惡性事件表明(江歌案、空姐遇害案、北大高材生弒母案等等),人們的心理在積累著一種隱性的罪惡,產生著一種隸屬這個時代的精神疾病,也時刻提醒著我們由後工業時代所造成的浮躁和人心險惡的隱性危害。更讓人擔憂的是,在互聯網技術和新興科技的助推下,這種情況仍在急速加劇。人類自啟蒙運動以來開始高揚的理性旗幟在烈風中顫抖著,被撕扯的粉碎。一方面,各種對於理性的叛逆和無知讓人們不同程度的想要重新迴歸對宗教的信仰,認為人類將在那裡得到歸宿或重生。另一方面,人們不願意更多地用理性審視自己,往往逃避或沉迷於虛假自我所生出的現實之幻象,對自身的各種問題採取迴避或視而不見的態度。比如對自己所犯的罪行採取遺忘或視而不見的態度。

3.如何應對現代心理疾病?

對於那種變態型人格和反社會人格,以及鏡子中另一個自己(那個邪惡的你),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現代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但為何人們的心理疾病卻越來越多?

心理哲學家給出的答案是(這些答案,哲學詩畫認為從佛教當中汲取了不少的智慧):我們要重新拿起理性思維的武器,因為至少它是符合邏輯的,是反思現實,反觀自我的,它關注的不是事情想象中的樣子,而是事情本來的面貌。

在面對鏡子中的另一個我時,我們要學會改變、接受和放下。改變那些惡的,接受那些善的,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慾望和虛榮追求。面對惡習和惡念,我們要學會戒、定、慧,做到斷、舍、離,在清醒看清自己靈魂的同時,學會與真實的自我進行友善的對話和精神導師般的訓導。進行一定的修煉後,相信一定能出現一個超級自我(超越自我和本我之後的超道德人格個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