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足球運動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每天大半夜坐在電視機前看球的中國球迷不在少數。一面興致勃勃地看世界盃,一面吐槽吐槽中國隊,也是中國球迷的樂趣之一。這種吐槽的背後其實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在裡面,就好比看著自己的小孩,覺得他不爭氣,忍不住地罵他——但只能自己罵,別人不能罵,到底是自己的小孩,說不定哪天就爭氣了呢。這就像是說,人總要有點夢想,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滬上足壇兩位名帥王后軍(左)和徐根寶(右)合影

雖然現在是跟那些世界勁旅不好比,但就我們自己來說,上海還是有非常深厚的球迷傳統,徐根寶和上海隊為許多老球迷津津樂道,再往前追溯,上海的足球運動也是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的。

開埠後上海第一場足球賽

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後,近代競技體育開始傳入,教會學校得風氣之先,跑步、跳遠、投擲鉛球等運動在校園裡落地生根,球類運動尤受學生們的歡迎。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清末,拖著長辮的廣東嶺南學堂學生與河南(珠江南岸)小學學生進行足球比賽

1895年,聖約翰書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隊,球員都是書院的學生。時值清末,學生們的頭上還梳著辮子,踢球的時候辮子滿場飛舞,看得人眼花繚繞,人稱“約翰辮子軍”。

西風東漸,上海人也以一種寬容的心態接受了這種洋玩意兒。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1922年的聖約翰大學足球隊

1902年,聖約翰書院與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上海第一場足球賽,吸引了不少校園內外人士前來觀看比賽,此後,校際比賽日益頻繁,成為校園的新鮮時尚活動。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南洋公學足球隊

聖約翰書院與南洋公學的校際足球對抗賽,固定為一年一度的賽事,兩隊交鋒多次,互有勝負,以後有華東校際足球聯賽,共有八所學校參加,但仍以聖約翰大學(今華東政法學院前身)、南洋大學(今交通大學前身)和滬江大學足球隊實力最強,暨南大學隊因華僑子女眾多,成績也不俗。中學則以南洋模範和徐匯中學為翹楚。

校園足球熱和《足球歌》

在校園裡,足球幾乎成為第一人氣運動,沒有男同學不喜歡的。後來連女校的學生都前來觀看加油,更增添了球員的好勝心。校園大操場總是熱熱鬧鬧,哪怕是課間休息,學生們都會直衝球場過一把癮,上課鈴聲響了,才一路疾跑回到教室,那些見慣不怪的教師,也都以寬容的態度待之。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1914年冬,南洋公學赴武漢足球隊員(前排)與武漢校友合影

校園足球熱的興起,在於這種球類運動,與中國傳統健身運動多注重個人修身養性不同,適合學生活潑好動和勇於競爭的個性,也有助於團隊精神的養成。而且,學生球員往往各方面都表現突出,南洋公學的足球隊自己編寫了《足球歌》,其中寫道:“南洋,南洋,諸同學神采飛揚,把足球歌唱一曲,聲音響。看!吾校的十個足球上將都學問好,道德高,身體強……。”

舉行比賽時,往往校長親自帶隊,學生、球迷和家長都會前來觀看助威,賽場上鑼鼓喧天、人氣鼎沸,熱烈的氣氛感染在場的所有人,變成一場盛大的節日慶典。比賽結束,得勝者歡呼雀躍,失敗者唉聲嘆氣,旁觀者津津樂道。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謝六逸為左一

當年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謝六逸,已經年過不惑,卻酷愛足球,逢球必看,後來嫌做場邊客不過癮,乾脆在復旦新聞系組織了一支球隊,他擔任守門員之職,因水平高超,被人稱為“門神”。

外僑成立上海足球會

租界建立後,西方生活方式進入上海,社交、娛樂和各項體育活動逐漸西化。體育方面,田徑、足球、游泳、網球等最受外僑的青睞,19世紀70年代,就有僑民組織自娛自樂的足球比賽,各國僑民、各大洋行和各國駐滬軍隊,都組織了足球隊開展活動,幾乎每星期都有大小不等的比賽。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在做體操

1902年外僑成立上海足球會(因參與者全為外僑,又稱西聯會)舉辦史考托杯賽,據說史考託是租界工部局的一名董事,該盃賽即由他捐助。因華人球隊的水平有限,在1926年樂華隊脫穎而出之前,華人球隊一直未能參加史考托杯賽。

從1902年到1943年西聯會解散,該會舉辦的比賽不下14種,盃賽有國際杯、史考托杯、高級杯、字林杯、初級杯等,聯賽有甲組、乙組、預備組等,還有與各省市過招的埠際大賽。

所謂埠際,主要集中在實力較強的上海、香港、天津以及日本橫濱之間。說來好笑,埠際賽上,上海隊員中沒有一箇中國人,場上飛奔的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僑,直到上世紀20年代以後,這種局面才有所改觀。

據統計,1926年在上海足球會登記的俱樂部(球會)已經有12家,球員約400人,而先後在盃賽中奪冠的外僑球隊有30餘家,可見足球運動在外僑中的普及程度。

外僑還經常利用足球賽組織慈善募捐活動,其中一年一度的麥令工程盃賽最為有名。比賽一般安排在聖誕節或新年,這段時間也是窮人最需要接濟的時候。奪冠隊的名字鐫刻在獎盃上,所有門票收入都轉贈給本市各慈善機構。

上海球迷與洋人裁判間的“趣事”

足球比賽,裁判的因素很重要,被稱為第十二名球員,常因有意無意的判罰,使比賽結局發生逆轉。早期上海的足球賽,裁判無一例外是外國人。在華人球隊參與西聯會的比賽後,多次發生因裁判判罰不公引起爭議的事情,甚至發生華人球隊中途罷賽的事件。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孫曜東,1912年生於北京,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專業

當時在聖約翰大學讀書的孫曜東,曾回憶他的一段“球迷”經歷,內有痛打外國裁判一節,頗為有趣:

球迷也一樣,看到洋人在場上撒野,或者偏袒洋人球隊(那時裁判都是外國人)都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揍他一頓。我和聖約翰的幾個同學就曾在一個夜晚事先計劃好了,把一個慣於‘誤判’的洋人裁判弄到一間房子裡,黑燈瞎火地亂拳揍了一頓,聲稱你會‘誤判’,我們就會‘誤打’,然後大家一鬨而散。那傢伙也不敢報警,後來就老實多了。現在想想還很解恨。

經多次抗爭,關鍵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華人球隊水平的大幅提高,始有華人裁判出現,但也只限於執法有華人球隊參與的比賽,又過了若干年,西隊之間的比賽也可以由華人裁判執法了。

華人足球隊的崛起

20世紀20年代以後,足球運動也從校園逐漸走向社會,1924年上海成立了由華人球隊組成的中華足球聯合會,隨著水平不斷提高,開始與外僑球隊對抗。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樂華隊

1926年由中華足聯組織了樂華隊,李惠堂任隊長。首次參加了西聯會的國際杯比賽。在比賽中,樂華隊以3:2擊敗了勁旅葡萄牙隊,進入決賽,與多年的國際杯冠軍蘇格蘭隊龍虎相爭,上半場以2:0領先,下半場因體力不支敗北,但經此一役,聲名鵲起,結束了洋人球隊霸佔上海的局面。

隨後在上海最高水平的史高托杯聯賽中,樂華隊竟以4:1的比分打敗老牌冠軍臘斯克隊,儘管在複賽中被當屆冠軍西商隊所敗,但其戰績已經不容小覷,在上海足壇引起了轟動。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20世紀20年代上海租界足球聯賽的年度排名簡報

1927年,樂華隊再接再勵,終於獲得西聯會甲組賽冠軍,同時獲得西聯會所設的高級盃賽冠軍,還獲得當屆中華足球聯合會所組織的甲組賽冠軍,一年連中三元,幾乎囊括了全上海最高水平足球賽的所有錦標,令人驚歎不已。

上海足球發展的兩個高峰期

這一驚人的變化,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在上海的外國人深感驚訝。西聯會在1926年的年度報告中稱:“在上海,英式足球一直是主要的冬季運動,外來參賽隊的增加非常引人注目,而中國人對該運動不斷傾注的熱情也值得關注。”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申報》足球聯賽新聞

如果回溯一下近代上海的足球運動,從1924年上海成立中華足球聯合會,到1930年樂華隊解散,上海足球處於第一個高峰期,風起雲湧,水平提高很快,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民國時期,上海大眾書局印製發行《足球成功法》封面。英國人亨塔著、林長茂翻譯

這既與當時體育運動的普及發展、青年學生積極參加有關,也與國人慾與洋人一比高下的政治熱情密不可分。當時為足球慷慨解囊的實業家也不乏其人,如另一支著名的三育足球隊,就是由上海灘小開程貽澤一人獨挑的,比賽運作、活動經費和運動器具都由他買單。

這一時期,華人球隊中,以李惠堂領銜的樂華隊實力最強,在與外僑球隊的競爭中奪冠最多。1930年李惠堂一家回到香港。樂華隊人心渙散,不久宣告解體。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東華隊

上世紀30年代後,上海工商經濟實力強勁,體育運動得到社會各界的扶植,足球隊更多了,實力超群的是1931年成立的東華隊,該隊吸納了多名原樂華隊球員,繼續與洋人球隊對抗,也取得不俗戰績,是近代上海足球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上世紀30年代,東華隊與西商隊(英僑商人)比賽,以6:2大勝

東華隊多次獲得各類比賽的冠軍,成為近代上海影響最大、實力最強的球隊,一直到1952年才解散。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梳理一下老上海的足球發展史:

1902年

聖約翰書院與南洋公學舉行了上海第一場足球賽1924年

上海成立了由華人球隊組成的中華足球聯合會

2017.09

1895年

聖約翰書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隊

1902年

外僑成立上海足球會,舉辦史考托杯賽1926年

由中華足聯組織了樂華隊,李惠堂任隊長1927年

樂華隊獲西聯會甲組賽冠軍及其它兩個比賽冠軍1930年

李惠堂一家回到香港,樂華隊解散1952年

東華隊解散

1926年

在上海足球會登記的俱樂部(球會)已有12家1928年

李惠堂出版足球專著《足球》一書

1931年

東華隊成立,上海足球發展進入第二個高峰期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球王李惠堂

說到近代上海足球,不能不提球王李惠堂。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李惠堂是廣東人,1905年出生於香港大坑村。香港受現代足球運動的鼻祖英國人的影響,足球運動開展較早,1908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足球組織——南華足球會。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1924年,紐絲侖(今譯新西蘭)學生足球聯合會歡迎南華足球隊來訪的海報。1921年16歲的李惠堂加入該隊。

李惠堂自幼愛好踢球,天賦超群,加入香港南華足球隊後,被選為甲組成員,1923年曾代表中國出席在日本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使中國隊第五次蟬聯足球冠軍。同年隨南華隊訪問澳大利亞,因表現卓著,當地報刊稱李惠堂為“亞洲球王”。

1

結緣上海

1925年,李惠堂來上海參加埠際賽,經人挽留,留在上海參加了樂群足球隊。第二年樂群改名樂華,李因為人熱心,球技高超,擔任了樂華的董事兼隊長,成為球隊的核心,並吸納了不少足球名將加盟。

他在樂華,一邊做球員踢球,一邊實際做教練的工作,他後來回憶說:“那時上海踢球和看球的味道都與香港有點不同,上海球員好盤弄,施展渾身解數,賣弄花巧以娛觀眾,或把球踢到半天高。”他就向隊員講解足球技戰術,樂華隊的水平因此得以躍升。

李惠堂到上海後,不久有朝鮮高麗隊來訪,樂群隊出戰,以3:1勝出,三球均由李惠堂踢進。後出戰西聯會杯賽,一年三奪冠,球王功不可沒。

2

參賽80餘場

1927年底,樂華與香港南華、中華聯合組隊出訪澳大利亞,李惠堂仍為隊長,比賽31場,勝14場,平3場。

1928年李惠堂應邀率樂華隊出訪菲律賓,共打6場球,結果是4勝1平1負。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1928年,“亞洲球王”李惠堂和他獲得的獎盃

1929年,應萬金油大王胡文虎之邀,李惠堂與樂華隊出訪南洋各島,共出戰23場,勝19場,平1場,敗1場,另兩場無結局。

1930年樂華隊準備出訪歐洲,但因故未成,輾轉再訪南洋,共比賽23場,勝13場,平13場,敗6場。

3

蜚聲海外

在以上共約80餘場比賽中,穿9號球衣的李惠堂屢建殊功,他的球技之精妙,尤以臨門一腳倒地臥射的絕招,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往往看得人如痴如醉,喝彩不已。一時間,“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幾乎變成上海人的口頭禪。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李惠堂和樂華隊不僅聞名全國,而且蜚聲海外,在南洋,各界人士“對樂華盡其傾慕之情,對球王之英姿颯爽、儒將風度,為婦孺所樂道”,球王“球衣恆為9號,故南洋各埠,不論球人球迷,不論男女老幼,無人不知9號之英勇,也莫不為視線集中之焦點,李惠堂三字反不及9號之無人不曉”。有人還乘機制造銷售“9號健身酒”牟利,居然獲利豐厚,可見球王當時影響之大。

4

文武全才

李惠堂雖未上過大學,但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因長期生活在香港,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所寫的文章也精彩流暢,亦能作詩,還是一個高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堪稱文武全才。

1928年他出版的《足球》一書,是我國較早且比較全面的一本足球專著。除此之外,他還寫過多本足球方面的著作,如《我與足球》《足球登龍術》《足球基本技術》《足球規律銓釋》《樂華南征記》《球圃菜根集》等,還在報刊上發表大量有關足球的文章,對上海和全國的足球運動發展起過積極作用,有的直到現在還有一定影響。

5

三次參加奧運會

李惠堂一生投身足球事業,三次參加奧運會,第11屆(1936年)為中國足球隊隊長,第14屆(1948年)為教練,第17屆(1960年)代表中國臺灣參加。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參加1936年奧運會國足隊員合影,其中有李惠堂和歌星譚詠麟的父親譚江柏。這是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從1923年(18歲)進入南華隊到1947年(43歲)掛靴的25年中,他在比賽中獲得的金質獎章達100餘枚,銀盃120餘座,踢進的球不下1000個,一場踢進三個球的有三十多次,其中最多的一次,竟在一場中踢進14球,令人歎為觀止,此後幾十年間的中國足壇,也沒有哪一位足球運動員打破過此項紀錄,他的“亞洲球王”的稱號名不虛傳。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進駐奧運村時,“亞洲球王”李惠堂為旗手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