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從舞臺到銀幕《曹操與楊修》30年經典再現

誕生於30年前的新編歷史劇《曹操與楊修》曾轟動京劇界,當時還在陝西省京劇團的尚長榮,拿著從朋友處看到的《曹操與楊修》劇本和很多家劇團談合作,都被拒絕,直到他敲開上海京劇院的大門,這部作品才得以最終在舞臺上與觀眾見面。

而30年後,這部當年曾重建了海派京劇,被譽為京劇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的作品,又由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SMG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攝製成了3D全景聲戲劇電影,並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舉行了世界首映,該片也是這屆電影節首映單元中唯一一部戲曲電影。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用當代先進聲影技術記錄下最經典的戲曲藝術作品,這是如今上海戲曲人與電影人攜手合作的新嘗試。實際上,該片導演滕俊傑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這一藝術形式的探索,並先後拍攝了3D全景聲戲劇電影《霸王別姬》和《蕭何月下追韓信》。

在《曹操與楊修》中飾演曹操的尚長榮,也是《霸王別姬》中的霸王項羽,談及他第一次接觸3D,尚老分享了一段小插曲,“那時候滕俊傑導演找我拍《霸王別姬》,說要拍3D全景聲,我身邊正好坐著一位對京劇和電影都頗有研究的專家,他當時和我說,‘您可要留神,戲劇舞臺藝術不是前後立體的,是左右的。3D這種形式會不會對展現戲曲有些負面的影響?’”

不過尚老說,他雖然表面上點了點頭,但心裡卻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拍3D真是正中我的下懷,我第一次看3D電影是幾十年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者注:該片是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我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彩色三維立體聲喜劇故事影片),再看3D電影就是《阿凡達》,我想《曹操與楊修》這樣古典而精彩的戲曲藝術如果能夠拍成3D電影,肯定也是非常美妙的。”

而為了拍攝電影,特意從美國趕回來的原版楊修飾演者言興朋,則把這次再聚首稱為“一番相見,一番心”,“每次合作都在相互的交流當中有新感覺新發現。三十年前,就是我和尚老師在上海京劇院排《曹操與楊修》,我倆在像現在這樣熱的天裡戰高溫,沒有空調,汗珠都掉地上,奮戰三個月我們把這出戏排出來了。”

滕俊傑透露,不同於一般後期轉制的3D電影,《曹操與楊修》是全程3D實拍,而且該片也是SMG首部全流程拍攝製作的3D全景聲4K電影。在聲音錄製上,採取的是先錄一版聲音,再現場表演、唸白,最後再與全景聲技術相結合的形式。整個拍攝過程共歷時22天。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對於兩位表演藝術家連演了22天的付出,滕俊傑坦言太感恩,“這次我們拍《曹操與楊修》,興朋專門從美國飛回,時差都沒有倒好就開始拍攝了。我們經常弄到深更半夜,尚老師膝蓋不好,有場戲要連續下跪十多次,我們想用替身的,但是尚老師堅決說不,他說,電影就是藝術的呈現,找個假的就毫無意義了。”

戲曲電影的拍攝,雖然不是在舞臺上表演,但在鏡頭前依然要像準備上舞臺表演一樣畫上臉譜,穿上戲服,連續22天拍攝就相當於連演22天戲,已多年未一起合作的尚長榮和言興朋都笑言, “相當於我倆把多少年沒唱的戲都唱了。”

對於尚長榮和言興朋來說,《曹操與楊修》是長在身上、爛熟於心的戲,但電影拍攝的片段式工作形式與舞臺上一氣呵成的表演,還是有很大不同。如何適應這種時時“被打斷”的拍攝?言興朋笑言,“其實這就是考驗我們如何進行情緒的記憶,感情的延續。不是去機械的重複以往的外部動作,而是在鏡頭的切換當中,保持感情的濃烈程度,開拍就要馬上到位。我和尚老師有這樣心靈感應式的碰撞,他總是能在表演上激勵我。”

有著六十多年舞臺表演經驗的尚老則表示,戲曲演員在對著鏡頭表演時,需要更細膩、富有張力的表現,“特別是面部特寫、眼神的表達,要求更高、更精密、更準確,也更真實。作為戲曲演員,任何一個外界的形式都能夠適應。有本事的就不怕任何形式,都能演。”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對兩位老藝術家在鏡頭前的表演,導演滕俊傑認為他們對情緒的掌控度和專業性是“在血液裡的東西”。“兩位藝術家的表演非常到位,對我這個導演來說很幸運。比如有幾場戲,需要角色滿含悲憤,雙眼含淚,但是不能哭出來。你是大主角,是有大情懷的,悲憤的表現又需要恰到好處。這種控制能力兩位都有。原來以為京劇演員這方面的訓練是不夠的,事實上他們用他們的方式打動了鏡頭。”

至於有時候會遇到拍攝電影常有的NG環節,滕俊傑也在反省,“歸根結底是攝製組團隊較為年輕,對京劇的理解不夠,以及道具、燈光、走位等各方面出現問題。電影是一個很講究的藝術,有一點差錯就要反覆,比如說電影中曹操要與倩娘訣別那場戲,從晚飯後一直拍到凌晨,拍了好多遍。這場戲難度很大,需要尚老師跪在地上進行大幅度表演,他膝蓋帶傷,一次次跪下、起來。我們拍完感覺不錯,但尚老師還是感覺不夠,反反覆覆的拍。”

相對於拍攝的22天,《曹操與楊修》前期籌備和後期製作的時間則更為漫長,其中後期製作主要在SMG技術運營中心的魔D電影工作室進行,最終這部3D全景聲戲劇電影共用了3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滕俊傑表示用3年時間將歷經30年的經典搬上大銀幕,讓更多的人去關注、欣賞、體驗京劇魅力非常值得。“福樓拜曾經有句名言,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在需要極高成本投入拍攝電影的今天,中國戲曲文化受到了某種衝擊,關注度不如以往。所以我們要盡所有努力,在十分商業化的當下,讓戲曲電影不被熟視無睹,用小成本讓戲曲電影物有所值,甚至超值。我們要麼不拍,要拍就要拍出它的精髓,讓它成為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有益話題。”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臺上一聲啼,臺下千人淚;臺上一人笑,臺下萬人歡”,這是戲曲的功力和魅力。戲曲演員的四功五法(即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在舞臺上就可以生動形象的表現出開門、關門、上樓、下樓、上船、行舟、乘馬、交戰、飲酒、登山等動作和內心思緒。戲曲舞臺上的一桌二椅更是可以代表宮廷禁苑、軍帳將臺、庵觀寺院、居室閨房等等場景。其虛擬化、假定性的藝術形式與電影的現實主義的手法有本質區別。

如何在尊重戲曲基礎之上,用電影邏輯和鏡頭去表現戲曲藝術?如今將戲曲的虛與電影的實相結合而不損壞兩者在形式上的優勢,是以往大部分戲曲電影需要面臨且不一定處理得當的難點。

在3D全景聲戲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中,可以看到主創們為呈現曹操與楊修之間的悲劇敘事,在虛實結合上所作出的有益嘗試。在影片開端展現曹操與楊修相互傾慕、相見恨晚時,是以一輪巨大的明月來象徵兩人的完美攜手、信心滿滿;而後,隨著兩人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破裂,再以一彎殘月高掛空中來作為背景展現今非昔比。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此外,曹操為楊修牽馬墜鐙一場重頭戲中,曹操牽馬的過程也是他內心糾結殺不殺楊修的過程。同時楊修坐在馬上,心中也惴惴不安。在戲曲舞臺上,演員幾個動作就能無實物的表演這一複雜情景和人物內心。電影中雖然周圍搭出了實景,但並沒有生硬的添置馬匹和設置崎嶇道理,依然為兩位渾身是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保留了充分的表演空間。

從目前這部電影的呈現效果看,戲曲與電影兩種形式虛實結合,為作品賦予了新的看點。這也與這出戏本身不同於傳統老戲,更適合拍攝電影也有關係。

《曹操與楊修》劇本本身將筆觸伸向人性深處,讓曹操既有奸詐多疑的一面,也有真誠的一面;讓楊修在恃才傲物之外也有了報國無門、枉遭猜忌的悲情。而兩位演員的表演,也是在領悟了劇本中的文學敘述上有了創新。其唸白、唱句、身形、表情,每一處表演都有著內在邏輯和表達分寸,從舞臺到銀幕,表演上可以實現“無縫連接”。

而電影對人物內心的展現,鏡頭語言比舞臺身形,更容易讓觀眾感受和理解,將兩人既高大又卑微的雙重品性,將他們無法攜手,於是便有了一系列盤根錯節、叫人怦然心動的戲劇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海电影节」从舞台到银幕《曹操与杨修》30年经典再现

江蘇省劇協原主席汪人元曾說過,繼承、創新是上海京劇院的傳統,也是這個劇院能發現《曹操與楊修》劇本獨特新意並將之立上舞臺的原因。實際上,上海京劇發展的傳統與上海這座城市本身的氣質密切相關,其繼承與創新的特質就是在上海這樣自近代社會以來就已成形,並且不斷充盈和提升,開放、活躍、富有魅力及輻射力的都市文化格局之中形成的。

30年過去了,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傳統的上海戲曲人,與有責任感的上海電影人攜手推出的《曹操與楊修》,不僅讓這部經典作品能永遠留下最精彩的影像,還探索出京劇普及與推廣的新形式,讓3D全景聲戲劇電影也成為上海一張文化品牌的名片。

(實習生曹蕾對本文也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