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十條經典名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1、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譯文】孔子說:“審理案件,我與別人一樣,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訴訟的案件不再發生。”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能盡說狡辯的話,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這就叫做知道根本。

2、《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譯文】《詩經》中說:“君子真快樂,愛民如父母。”百姓喜歡的就喜歡,百姓厭惡的就厭惡,這就是所說的百姓的父母。

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發揚光明的品德,在於使民眾革舊圖新,在於達到最好的境界。

《大學》十條經典名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4、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就先使自己獲得知識;使自己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窮究事物的原理。

5、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了知識後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好自己的品德後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大學》十條經典名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6、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萬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世間萬事都有開始和結束,明白了他們的先後秩序,就接近事物的發展規律了。

7、君子以仁為尊。天下之為富,何為富?則仁為富也。天下之為貴,何為貴?則仁為貴也。

【譯文】君子認為仁德最為珍貴。富有天下四海之內叫做富有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富有。貴為帝王天子叫做尊貴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尊貴。

8、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譯文】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養德行,有了德行才會有民眾,有了民眾才會有國土,有了國土才會有財富,有了財富才會供給使用。

《大學》十條經典名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9、《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譯文】《尚書·康誥》中說:“天命不是永久的。”這是說,行善就會得到天命,不行善就會失去天命。《國語·楚語》中說:“楚國沒有什麼可以作為寶,只是把美德作為寶。”

10、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譯文】喜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優點,這樣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諺語說:“溺愛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壞處,貪心的農夫看不到他莊稼的茂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