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青島這五個城市,哪個城市更具發展潛力?

工作者交流所

瀋陽、長春、哈爾濱是三個內陸城市,同時也是三個省會城市。大連和青島是沿海開放城市也是計劃單列城市。



按說以省會城市的地位和條件,沈、長、哈、更具潛力才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國家的戰略計劃,推行了也不少年了,就是不見這幾個地方有起色。原因就是後工業時代,重工這一塊不再是地方經濟的主要動力了,而且,在工業轉型和技術革新面前,上述三地思想上還是比較保守的。

人口總量,東北三省的人口剛過一億人左右,遼寧人口最多,為4370萬人左右。上述三市就佔了2500萬人左右。城市化率是高了,但這是早已經形成的格局,未來繼續擴展的動力不足了。


上述三市的GDP均沒突破萬億大關,其中瀋陽最多,為7200億左右。略高於大連,但低於青島的一萬億。

大連和青島這對冤家比了幾十年了,在東北輝煌的時期,大連的進出口貿易以及工業發展都很不錯,一直領先於青島。但是近十年,大連突然啞火了,2017年上半年共有12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增速超過全國6.9%的水平。經濟增速低於全國水平的有大連、哈爾濱、瀋陽,均位於東北地區,其中大連為6.8%,哈爾濱為6.6%,瀋陽為-0.4%,瀋陽也是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城市。而青島的增速是7.7%,明顯要高。


大連的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會超過青島的,其實青島也曾經和大連一樣,對未來的發展思路也迷茫過一段時間。不過最近幾年突然靈光一閃,打通了市區與黃島的海底隧道,使整個經濟被盤活起來,新建的西海岸新區是繼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排名全國第三的經濟新區,又把即墨和膠南納入市區範圍,擴大了發展區域。

而大連的新區起步很早,卻拖泥帶水,整合力度不大,在籌劃和建設以及定位管理上都讓人看不懂,沒有青島快刀斬亂麻的力度,錯過了最佳發展期。

從人口結構來看,東北老齡化已經很嚴重,二胎生育意願很不理想。而山東的二胎生育率高居全國第一,未來在緩解老齡化進程上是一種好現象。同時,生育意願強的地方多數是對未來經濟存在信心。

從以上來看,青島的發展潛力還是比較有優勢的,不管從人口還是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結構,青島的思路似乎更清晰些,未來或許更明朗。


老夢雜談

在這五個城市裡,除青島是山東的,其他四個都是東北城市,其中瀋陽、哈爾濱、長春分別是東北三省的省會,而青島和大連都是計劃單列市,並且也都是沿海港口。

從行政級別上看,五個城市之間相差不大,但是現在發展得最好,潛力最大的可以說非青島莫屬了,不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經濟對比

首先先來看下這五個城市各自的GDP水平,2016年青島10011.29億元,大連6810.2億元,哈爾濱6101.6億元,長春5928.5億元,瀋陽5460億元。從GDP看,青島是唯一一個GDP破萬億的城市,而從近五年的GDP走勢圖看,青島的經濟也是一直優於其他四個城市的。

教育對比

人才是發展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好壞在很大程度會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青島在五年來,已經有26所國內外高校(機構)落戶。

以下列舉:

高新區:山東中醫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黃島: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德國耶拿大學、德國BITS大學;

市北: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藍谷:山東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川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大連工業大學。

由於青島對教育的投入,隨著青島大學城的逐漸形成,青島可以很長時間都不用擔心會掉隊了。

城市競爭力

在2017年6月22日,中國社科院與經濟日報共同發佈了2016年度《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在報告中,有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三個榜單。

從榜單中可以很容易看到只有青島和大連排名靠前,在綜合經濟競爭力青島排名17,大連26;宜居競爭力大連25名,青島緊隨其後26名;在可持續競爭力榜單,青島和大連分別排名第8和第9名。

說到最後,其實這些年來東北三省的發展已呈頹勢,在當前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其一直依仗的重工業和能源業對城市發展能起到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發展現狀及潛力不如青島也是沒辦法的。


金十數據


要是東北四城市,還有青島互相比一比,誰的發展潛力大?確實挺有意思。先拋開青島,就東北四城市比一比。毫無疑問,長春市最有潛力。

要比,當然是比GDP,就是產值嗎。2017年,大連全國22,東北第一,7363億元。長春全國29,東北第二,6613億元。哈爾濱全國30,東北第三,6609億元。瀋陽全國34,東北第四,5870億元。這還不清楚嗎?至於青島,和東北沒有可比性。青島全國12,11258億元,已進入了萬億俱樂部!另外,全國前五名,個個歷害。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都已是兩萬億以上的俱樂部成員了!


說長春市最有潛力,得有根據。現在僅次於大連,差距不大。只差700億元。但長春已經心裡有底了。那就是,3月29日,一汽——大眾奧迪Q工廠已經建成投產。這將是一個發展的里程碑。每年將生產奧迪車15萬輛,產值將新增1600億元。這對吉林省和長春市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將產生極大的推動做用。算術誰都會算。長春市的6613億元再加上一汽的新增1600億元,是8213億元。這不但會遠超哈爾濱和瀋陽,也會遠超大連!長春市成為東北第一城,在2018年可以說是已沒有懸念。


你發展,人家也要發展,大家都要發展。所以我們偉大的祖國才會大大的發展!長,哈,沈,大,一起努力奮鬥吧!


盛廣學雜家雜論

要知道,現在東三省所謂的“大城市”,已經被南方的“大城市”絕對碾壓,南方城市整體上已遠遠超過北方城市,GDP上萬億的城市名額多半被南方佔去,而作為昔日國內工業最發達的東三省,GDP破萬億的城市一個沒有。 幾個靠前的東三省城市經濟排名是這樣的:大連、哈爾濱、長春、瀋陽。以2016年為準,其中大連的GDP為6700多億,瀋陽是5400多億,哈爾濱6100億,長春5900多億。 但要比較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需要綜合考量,要看它的區位優勢,看它的經濟基礎,看它的產業結構,看它的教育資源,看它的投資環境等等,而在這些方面具備最大優勢的無疑是海濱城市大連。 大連是二線城市,有現有東三省城市經濟的最大體量,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與山東半島的煙臺市隔海相望,是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 大連是東三省為數不多的冬天不會特別特別冷的城市,可以說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特別宜居,由於靠海,環境特別好,特別宜居,產業結構雖然不合理,但應該還是東三省裡相較之下最合理的一個。 大連有全國數得著的船舶製造業,進出口貿易比較繁榮,雖然所屬省份遼寧省近些年經濟發展一般,但大連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仍是遼寧省的重點發展城市。往前倒推15年,它跟經濟大省山東的青島市不相上下,還是青島市的學習榜樣。 目前,大連有大連理工、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高校,教育資源還是比較雄厚的。綜上所述,大連雖然目前的發展形勢不是很樂觀,但總體來看,未來潛力還是不錯的。


流蘇Forget160124

地地道道的山東人 雖然不是青島人 但是去過很多次 上邊提到的5個城市對我來說都不陌生 我在長春上大學 5個城市都去過一段時間 客觀評價一下 青島是這5個城市經濟發展最好的 今年的gdp總值超過一萬億元 所以發展啥的絕對不用多說 而且地理位置靠南 四季分明 不像東北 直有冬天和夏天 唯一一點我個人認為不太好的是 市區那地方因為屬於丘陵地帶 比其他四個城市的道路要難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在青島很少有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的 其他的城市還好 長春騎自行車的也比較少 這是地勢原因 其他方面你像考慮到教育這一塊 青島屬於山東 so你們都懂得 到說句實話 這邊的教育水平確實相對來說要高 再說一下大連 個人認為大連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城市之一 我最最欣賞的是大連這個城市的人文文化 給我的感覺是 外地人人去了之後能夠很好的融入到這個城市 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 所以我認為這個城市非常棒 瀋陽 5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發展得不錯 在我心目中也還可以 哈爾濱 還可以 長春 不是我吐槽 長春的公交車能不能換換 基本上都是上世紀的公交車 尼瑪 到現在還在大街上跑 每次做那種車都提心吊膽的

總體來說 自己適不適合去哪個城市都要看自己適不適合能在那個城市有所發展


落寞幻聽

請把大連放在後面。

什麼叫發展潛力?放眼歐陸,幾百年來哪座城市超過了巴黎?而東京,也就是江戶的崛起早在德川幕府掌權之前就開始了。因為這些國家幾個世紀以來都沒有發生政治經濟地理格局方面的重大變化,原有的中心還是中心,工業革命的建設和成果也集中始於並應用於這些中心。

然而,俄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彼得大帝渴望學習西歐,獲得海權利益,因此把發展能量集中到了聖彼得堡,從而在一片河口上造就了一個帝都。中國的權力在過去幾個世紀裡變化劇烈。蘇湖熟天下足的經濟格局和北京天子守國門的政治格局通過京杭大運河溝通協調起來,因此西安洛陽汴梁等大都會衰落。滿清襲呈明的格局,一如既往的依賴京杭大運河,所以才有英軍艦隊進入長江南京段後滿清就被迫議和的殘酷現實。不過殖民者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經濟形勢,上海從而崛起,擁有十三行的廣州在半殖民地時代的外貿優勢則被取代,而通往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在近代則不值一提。青島在成為租界後也從極低的起點開始,被強行帶到了近現代歷史中。鐵路的到來成就了一批新的城市。比如在遼寧瓦房店的興起復州城的衰落,在河北石家莊的興起等等都是例子。哈爾濱也是一個在鐵路建設中出現並興起的城市,一開始連個深圳那樣的小漁村都不算。大連,就是青泥窪村,而旅順開始相對重要,但只是軍港。這些城市的地理優勢和對近現代航運鐵運的意義使其得到政治經濟上的重視,很顯然青島就是德國在東亞的政治中心,上海就是英國的中心,當然後來移到香港,哈爾濱和大連則是俄國的利益點。所以這三座城市得以崛起。瀋陽出身略微高貴一點兒,是清朝的都城之一,北京的陪都,儘管在二十世紀以前最高峰也不過十萬人,是個縣城的水平,怎奈周圍與之競爭的對手不算皇親國戚更加弱小,因此獨得優勢,成為東清鐵路,京奉鐵路和安奉鐵路的交匯處,在火車取代馬車之時繼續保持樞紐地位,從而一躍而起率先進入工業化現代化,並超越幾千年來遙遙領先的那些大城市。至於長春,一個馬歇腳的驛站,名字是哈利路亞的小地方,也借了東清鐵路的光,成為城市,超過吉林烏拉,並在滿洲國時期被定為首都新京而十年間成為百萬人口大城市,顯然也是政治問題。

新中國建立後一窮二白,眼前的瀋陽,哈爾濱,長春,大連,青島工業實力雄厚,洋房高樓林立,因此很多工作要在這裡展開。

改革開放再一次改變了政治經濟格局,深圳得以崛起。九十年代以來發展浦東,重建上海地位……所以樓主想問的問題,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要看這個世界這個國家會發生什麼重大的事情,否則不會重新洗牌。


吉用時代

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青島都是副省級城市,比地級市高一個身段,此外瀋陽、長春、哈爾濱是省會城市,大連、青島是計劃單列市。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是東北四城,青島是山東半島的頭部城市。要比較這五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只需從兩個方面比較一下就行。

第一個是經濟實力,它是發展的基礎;第二個是中央給到的紅利政策,它反映的是城市在中央心中的地位,因為中國的城市發展離不開政策,政策向哪類城市傾斜,哪類城市就潛力滿滿。當年的深圳、上海浦東、青島、大連、寧波、廈門都是政策紅利下發展起來的。

一、經濟實力

論經濟實力主要是三個指標:GDP、資金總量、財政收入。

先看GDP,2016年青島、瀋陽、大連、哈爾濱、長春GDP分別是10011.29億元、5460億元、6810.2億元、6101.6億元、5928.5億元,以GDP來看,青島經濟實力最為雄厚,其次是大連。

接著看資金總量,也即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016青島、瀋陽、大連、哈爾濱、長春資金總量分別是14673.8億元、14446.3億元、14701.7億元、9804.0億元、11122.2億元,資金總量實力最強的是大連,其次是青島。

最後看財政收入,2016年青島、瀋陽、大連、哈爾濱、長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1100億元、620.9億元、611.9億元、376.2億元、415.5億元,財政收入實力最厚的依然是青島,明顯要高於其他四個城市。

因此綜合三個經濟指標,實力最雄厚的是毫無爭議的青島。

二、中央紅利政策

計劃單列市,是給青島、大連最大的政策紅利,作為計劃單列市的它們無需先省政府上交財政收入,只需向中央上交,如此便可獲得更高比例的財政留成。

此外,遼寧的自貿區中,瀋陽和大連都有部分片區,青島則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青島、瀋陽、大連也都在競選國家中心城市,青島的對手是濟南,對此青島有很大優勢,東北最有希望獲選國家中心城市的,也就瀋陽和大連,瀋陽是東北的中心,獲選的概率更高。

所以,從政策紅利來看,青島和瀋陽潛力最大。

最後綜合經濟實力和政策紅利,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青島五個城市中,潛力最大的無疑是青島。


天天說錢

首先看人口,全國第六次普查大連常住人口700萬,瀋陽常住人口829.2萬,遼寧省2017年人口淨流入20萬人左右,主要流入大連、瀋陽,但是流入人口以低學歷中老年人為主。長春常住人口753.4萬,長春及整個吉林省為人口淨流出,且流出人口高學歷為主。哈爾濱常住人口961.7萬,人口淨流出。青島常住人口920.4萬,2017年人口淨流入10.7萬。

經濟方面,2017年統計大連GDP8150億元,同比增長6.5%;瀋陽GDP7644億,同比增長3%;長春GDP5928.5億,同比增長7.8%;哈爾濱GDP6101.6億,同比增長7.3%;青島GDP10011.29億,同比增長7.9%。

綜上,各位可以分析出目前為止,以上各市的增長潛力了。


黃島不是島

首先,利益相關,我是營口人,現在大連定居,在青島工作過一年。

不要看GDP,不要看GDP,不要看GDP!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要看人口規模,交通位置,居民開放程度和文化素質,營商環境等等。因此,這五個城市完全是不同的城市,青島大連是沿海開放城市,其他三個是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因此我會分成兩組卡號比較,放在一起來比較實在不公平。

首先來說瀋陽長春哈爾濱,我一直想說很多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人們被曾經的輝煌所誤導,但那時大發展是自有一國的偽滿時期,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從古至今,東北地區都是偏遠少窮地帶,黑龍江吉林的定位應該對此新疆西藏,這就是事實,土地肥沃是事實資源豐富也是事實,但這和普通人沒有關係,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你身處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享受到這些資源,但是氣候環境金融熱錢,這個差別就太大了,因此,這三個城市對比,瀋陽大於長春大於哈爾濱,非常簡單,僅僅因為更接近中原氣候環境會更好一點而已。

再來說青島和大連,在青島工作一年,直觀感受就是青島和大連很像,氣候人文甚至工資水平,唯一不同的是青島房價接近大連的兩倍,來過大連的都知道,大連和膠遼文化更接近,在很多地方很多人都以為大連是山東的,這不是沒有理由的。但是青島的腹地是山東甚至是整個華北,而大連呢?這也是大連漸漸被青島掩蓋的原因,至於未來發展,青島也一定遠好於大連,非常簡單,山東省的人口生育率百分之17,而東三省只有百分之6,在以人口紅利為主導的中國,人就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沒錯的。所以青島作為北方僅次於京津的最大城市,這個地位會更加穩固。

但是大連也有一個邁上新臺階的契機,那就是煙大海底隧道,作為一項造福兩億人,改變歷史進程和生活方式的大工程,煙大早晚會建,建成之後作為最受益的城市,大連的城市定位和發展契機絕對比現在大得多。

綜上,青島大連會擁有發展能力和機遇,瀋陽維持中國最北方的大城市,長春哈爾濱沒有提升空間。


柳賦青詞

謝謝推薦。這幾個城市,最有發展潛力的明顯是青島。

首先,看經濟,青島的GDP在全國排名第12位,這幾個城市裡最強。

其次,青島是人口淨流入城市,而長春、瀋陽、哈爾濱已經人口負增長,大連經濟曾經比青島好很多,但現在被青島遠遠拋離。這跟東北經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關。在此不多贅述。

一句話,看看近年來有多少東北人選擇在青島工作生活,又有多少山東人願意再去闖關東就知道了。言多無益,用腳投票還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